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以秸稈和薪材為主的居民生活燃料消耗是我國農村植被破壞、生態難以改善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農村推廣應用新能源,對于提升農民生活質量、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意義重大,也是新農村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農村新能源發展現狀如何?它們給農民生產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在應用推廣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和困難?如何更好造福農民?新農村周刊從本期起推出系列報道。
聯戶沼氣比液化氣省一半錢,秸稈1畝還能賣100多元
記者趕到河北省獻縣小屯村“龍港嘉苑”新民居示范點時已是中午,村民孫福忠家剛包好的餃子正準備下鍋,“等餃子煮熟了,咱們邊吃邊聊。”孫福忠一邊熱情地招呼著記者,一邊打開沼氣灶,手輕輕一擰,騰地一下,藍色火焰盡情地燃燒起來。
去年底,小屯村秸稈聯戶沼氣項目工程完工,隨著村里第一批14棟新民居住宅樓的建成,750戶居民用上了潔凈綠色的沼氣灶。
對于孫福忠來說,使用沼氣最大的好處在于價格低。“沒通沼氣之前,我家都是用液化氣,一個月一罐,一年就是1200元;現在一家人一天一方沼氣就夠用,一年也就是500多元,一下省了一半還多哩!”
這樣的性價比分析,在河北新能源辦公室得到印證:河北平均一立方米沼氣售價約1.6元,一公斤液化氣是9元,一塊蜂窩煤為0.45元,農戶用電一度0.52元;這樣算來,一家農戶每天炊事用沼氣支出約1.28元、液化氣3.6元、蜂窩煤5塊約2.25元、3度電1.56元,顯然用沼氣更劃算。
除了價格實惠,干凈、綠色也是沼氣深受農民喜愛的原因之一。河北省望都縣柳陀村村主任劉懷清說,兩年前村里做飯多用干柴燒火,家家廚房都是一抹一手黑。2011年,村里建成了日產1000立方米的秸稈聯戶沼氣站。“現在你再去看,幾乎家家廚房都貼上了白瓷磚,徹底告別了煙熏火燎。”
更讓村民高興的是,地里的秸稈不出村就能賣錢。村民張建勇說,過去地里的玉米秸稈,一小部分用于還田,大部分還是燒掉,后來政府不讓燒了,就堆在房前屋后。“現在收了玉米,秸稈直接賣到沼氣站,去年我家里8畝地的玉米秸稈賣了1000多元。”
養殖集約化,農戶集中居住,聯戶沼氣顯示生命力
提起沼氣,大部分人更多了解的是戶用沼氣。目前,我國農村沼氣用戶4169.7萬戶,其中戶用沼氣3997萬多戶。
聯戶沼氣與戶用沼氣相比,有何優勢?河北省新能源辦公室主任王香雪介紹,在河北,一般戶用沼氣一年中有3個多月因氣溫較低而不能正常使用,而大型聯戶沼氣不受氣溫影響,常年能穩定供氣;而且,聯戶沼氣采取商業化運營、企業化維護管理,更好解決了后續管護服務問題。“可以說,秸稈聯戶沼氣集公益性、環保性和節能減排多種功能于一體,更符合新形勢下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需要。”
事實上,近些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養殖集約化發展加速,再加上越來越多農戶集中居住,在這種新形勢下,河北戶用沼氣的需求和實際使用量正急劇減少。10年前河北適宜戶用沼氣的農戶共計900萬戶,而目前僅有100萬戶。
“新形勢對于集中供氣影響不大,秸稈聯戶沼氣工程顯得更有生命力。”王香雪告訴記者,聯戶沼氣工程是一種以秸稈為主要原料的集中供氣技術,以村為單元,建設厭氧消化裝置、儲氣設備,再通過管網把沼氣輸送到農戶家中。
從2006年開始,河北省率先在全國推行秸稈聯戶沼氣,截至目前共立項建設33處,獻縣小屯村是其中之一。全部建成后,能年消耗秸稈12萬噸,節約標煤3.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0萬噸、二氧化硫331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