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奧巴馬政府公布了一項減排計劃:到2020年時,美國將削減電廠25%的二氧化碳排放,到2030年時減少30%。這一舉措不僅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內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采取的最重要的一次行動,而且還要看到美國在改變其在氣候變化上一貫的消極態度。盡管這一計劃的細則明年才能定案,真正生效也要等到2016年后,但要看到的是該計劃由美國環境保護局發布,無需經過扯皮的國會批準。
目前,美國有超過600個火力發電廠,美國排放的溫室氣體中有1/3來自于此,它是美國溫室氣體的第一大來源,也使美國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第二大國。但是美國電力供應中的40%來自火力發電廠,奧巴馬的美國火電排放降低1/3,意味著美國將對二氧化碳首次設置國家限制,并要求火力發電廠改用清潔能源,毫無疑問將提高美國的電力價格。這一計劃已經遭到多個州議員的強烈反對,尤其是那些對煤礦產業仰賴較深或電力主要來自于火力發電的地區。針對減排問題,美國國會都是充滿了硝煙味道。
需要看到的是,明年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巴黎舉行,一向在氣候問題的國際會議桌上飽受詬病的美國,如今有了可以向世人展示的姿態,從而有助美國在2015年的氣候大會上占據有利位置。
頁巖氣助推能源政策
其實,奧巴馬上臺伊始,就開始著手修改美國的氣候變化政策,通過他任期的兩屆時間可以看出,構成其核心內容的是清潔能源政策。而在清潔能源政策中有三個目標為支柱:一是應對氣候變化;二是通過減少對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增強美國的能源安全;三是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雖然這三個目標并不是美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獨創,但美國的政策在落實的過程當中,突出強調氣候變化政策對增強能源安全和促進經濟增長的貢獻,而非應對氣候變化本身的重要性。也就是說,美國應對氣候問題最終的目的不是為了全球氣候問題,而是為了自身的經濟發展。
在這樣的政策刺激下,近年來美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發展速度驚人,不僅提高了美國能源自給水平,而且還將美國能源對外依存度降至198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石油進口從2005年占石油總消費量的60%下降到2012年的 42%,凈進口量從1300多萬桶/天降至800萬桶/天。而且,美國60年來首次成為煉油產品出口國,美國在2009年已經超越俄羅斯成為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國際能源署在2012年11月份發布一份十分樂觀的預測:在2017年將超過沙特成為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到2035年美國將實現能源自給自足。
由于頁巖氣大規模開發和產量的迅速攀升,廉價的天然氣大大緩解了美國對從國外進口能源的依賴。這些變化助推著奧巴馬2009年提出的能源安全目標快步前進。2012年美國碳排放降至1994年以來最低,與2007年和2005年相比分別減排13%和10.7%,意味著2020年前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17%的目標已實現一大半。這不僅是奧巴馬能宣布減排承諾的原因,也能看出由于能源的自足增強了美國政府在減排溫室氣體方面的信心。
國際政治領域新的主導權
奧巴馬減排的承諾的確讓美國重新回到氣候問題的全球領導地位上來,而包括金磚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如何來應對明年的氣候大會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美國在氣候問題的談判上一直采取“限額與交易”等來減緩行動,同時頑固堅持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發展中大國應該一起參與減排。位于華盛頓的世界資源研究所稱:“在中國和印度火力發電站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出現,全球目前計劃建設1200座火力發電廠,其中有超過3/4在印度和中國,如果全部建成,碳排放量將增加80%。中國一國增加的碳排放數量將是美國削減的碳排放數量的3倍多。”
從國際關系看,氣候變化問題將逐漸演變成氣候政治,將成為未來國際政治領域的新熱點,因為,氣候變化將成為一個比是否維護人權還占有道義制高點的“國際共識”。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氣候變化問題的持續升溫,國際政治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導權,逐漸地從傳統的軍事、政治、經濟領域向環境、能源和生態領域擴展,并推動形成新的國際格局。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是每個國家都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如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享有主導權,那么它就會成為未來世界話語權和主導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當前的大國關系的發展來看,氣候外交日益成為大國互動中的一個主要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