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備受市場矚目的全球首個實物交割的鐵礦石期貨正式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鐵礦石期貨的上市,寄托著中國鋼鐵行業多年的夢想:為中國企業爭奪鐵礦石定價話語權提供平臺和籌碼。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就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和需求國家,中國從此不必“大象踏著螞蟻的腳步跳舞”。
而相比爭奪鐵礦石定價權還有待“夢想照進現實”,對于中國鋼企來說,鐵礦石期貨上市所具有的更現實意義是:提供成本和風險管理的另一種工具。通過合理利用鐵礦石期貨,將有助于鋼企對沖進口鐵礦石價格波動給生產經營帶來的風險,穩定經營。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盡管《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專家和鋼企人士都肯定了鐵礦石、鋼材、焦煤等期貨品種在套期保值、控制風險方面的作用,但目前來看,在如何利用期貨這一工具的問題上,國內鋼企都顯得較為謹慎,尤其是國有鋼企,因受管理制度和理念的影響,顯得更為“手生”。
離鐵礦石定價權還有多遠
對于中國鋼鐵行業來說,鐵礦石一直都是一戳就痛的傷處。盡管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巨大,然而其定價權卻一直受三大礦商壟斷寡頭控制,中國鋼企只能被動地接受價格上漲的通知。
數據顯示,2003年至今,鐵礦石價格從每噸30美元漲至目前的每噸130美元,最高一度達到近每噸200美元,漲幅超過五倍。而同期,國內螺紋鋼價格僅從每噸3000元漲到3500元。這也形成了鋼鐵產業鏈條上嚴重“貧富分化”的局面,多年來中國鋼企一起“給三大礦山打工”,自己卻始終徘徊在盈虧生死線上。
目前市場頻頻出現的一種聲音是,鐵礦石期貨將成為中國爭取鐵礦石國際價格話語權的有力工具。
據悉,此前,超過90%的海運鐵礦石按照普氏指數定價,雖然該指數較大的波動性曾引來不少中國鋼廠的質疑,但三大礦山卻以沒有更好的選擇為理由堅持使用該指數。而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中國推出鐵礦石期貨后,鋼企將會更加關心鐵礦石的期貨價格,發揮其價格發現功能,國內有了自己的礦石市場成為價格依據,會有益于大型鋼企與礦山進行談判,為形成“中國價格”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過,也有一些業內人士對此持并不樂觀的態度。“期貨品種的推出對現貨市場肯定有影響,但更多還是取決于其本身供求情況,期貨只是起到放大的效應,但不會改變供求趨勢。定價權不會那么容易爭奪。”上海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
“鐵礦石期貨還是更好地反映了市場供求關系。它的交易比較充分,參與者眾多,尤其專業人士較多。這比偶然進行的現貨交易或者一對一談判,更能客觀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告訴本報記者,定價權最終還是取決于供求關系,而期貨受短期因素影響較小,更多地取決于供求的長期基本面。
對此,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日前也表示,鐵礦石期貨上市的市場影響和期望都比較大,但短期內很難改變目前鋼鐵企業在鐵礦石貿易中的被動地位。
“目前中國消費了全球60%的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超過70%,海外權益礦不到10%,三大礦控制了60%的海運量,在這種格局下,通過什么措施都很難改變定價權。”他指出,鐵礦石期貨的上市只是有利于轉移行業風險。
為鋼企風險管理提供利器
相比“爭奪定價權”的重任,鐵礦石期貨在成本管理和風險管理方面的作用更為業內人士普遍肯定。
當前,鋼鐵行業面臨系統性風險加大的隱患,在產能淘汰風暴來襲、各種成本費用高企的同時,鐵礦石市場大幅波動也頻頻搗亂。自2010年鐵礦石長協定價機制解體后,鐵礦石價格波動較大。數據顯示,2010年鐵礦石價格波動率為19%,2011年價格波動率為12%,2012年波動率為20%。以我國年進口鐵礦石6.86億噸計算(2011年數據),漲跌之間即意味著行業面臨的原料單位波動風險高達8億美元。
在這種鋼廠亟須對沖鐵礦石價格波動風險工具的情況下,鐵礦石期貨可謂應運而生。
國泰君安日前發布的分析報告指出,鋼鐵生產企業近幾年盈利連年下滑,一大原因就是鐵礦石現貨價格大幅波動,鋼鐵企業要忍受生產成本不斷變動的風險。鐵礦石期貨推出之后,鋼廠可以買入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交易數量相當、但交易方向相反的鐵礦石商品期貨合約,從而鎖定了鋼廠的生產成本,規避了鐵礦石現貨價格波動帶來的成本波動風險。
徐向春則告訴本報記者,從企業風險控制管理的角度而言,鐵礦石期貨的上市,意味著目前鋼鐵產業鏈上的期貨品種基本上齊全了,為企業控制風險,操作套期保值提供了一個完整產品鏈。“以前只有鋼材、焦炭、焦煤期貨可以做套保。”
在他看來,通過期貨套保的力量,能夠有效熨平市場價格的波動。“尤其是跨市場或跨品種的套保。鋼材、礦石、焦炭之間會有一個合理的比較關系,如果這幾個品種的比價超過合理的范圍,有人就會進來套利。這種套利的力量就會使得偏離正常價格過大的情況逐步收斂。期現價差最后總是要回歸的,其內在就是套利的力量在起作用。”
他舉例說,比如只有礦石期貨或者鋼材期貨,沒有上下游產業鏈、價值鏈在其中起作用,價格偏離就比較大。而有了完整的套保產品鏈后,當礦石價格很高,鋼材價格漲不上去,就會有人做反向套利。
多數國有鋼企“手生”
不過,第一次吃螃蟹總是需要勇氣。事實上,盡管近期上市多個重量級期貨品種,但不少鋼企仍然心存疑慮,對入市持謹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