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一幢建筑變成發電廠——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描述,再次強化了智能電網在新經濟浪潮中的地位。
而一批敏銳的珠海科技型民營企業,早在十多年前,已經自覺地加入了這場革命,并成為行業的“單打冠軍”。
與世界先進水平、美國、日本處于同一起跑線的中國智能電網產業,正受到配網建設相對滯后的制約,而珠海恰恰形成了配電網的產業高地。從這個層面上說,珠海智能配電網產業的發展,對促進我國智能電網實現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冠軍云集
上個世紀90年代末,距離“智能電網”概念在世界范圍內提出并大范圍傳播還有十年的光景。珠海的科技型民營企業已經開始自發進入電力系統自動化領域。
“與電力行業大國企更關注優質、可靠、安全送電相比,民營企業對新技術、新市場更加敏感。”珠海市電力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何加坤分析說。
2000年以后,珠海智能電網產業開始迅速發展。市科工貿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珠海以許繼電器、優特科技、泰坦科技、興業太陽能、萬力達、可利電氣等企業為核心,已經形成了較完整的智能配電網裝備制造產業鏈,覆蓋了智能配電網產業鏈上下游95%的環節領域。
據統計,2012年納入統計范圍的規模以上智能配電網裝備企業71家,其中國家認定并上市的骨干企業9家,尚有規模以下的中小智能配電網企業60家,這兩類企業在2012年的工業總產值合計達到了117億元,凈利潤17.2億元,上繳稅收1.07億元。
“最值得驕傲的是,很多珠海的企業規模不大,但都是細分行業的單打冠軍,在智能配電網裝備多個技術領域保持著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和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何加坤說。
這是一串長長的榜單:在配電自動化板塊,以珠海許繼電氣、優特電力科技公司為龍頭的一大批具有自主產權的企業,市場占有率達50%左右;在智能配電設備板塊,有埃爾凱電器(珠海)和可利電氣等公司為龍頭的中小企業;在分布式能源與微網板塊,有泰坦科技、銀通新能源等公司為龍頭的新興公司。此外,在一些細分領域也都產生了一些國內、省內的單打冠軍,如智能監控系統的萬力達公司,遙感遙測領域的一多公司,智能儲能管理方面的郎爾電氣……
從單一設備到系統集成
隨著全球智能配電產業競爭程度的加劇,行業的發展經歷了由單純的滿足產品制造,向技術創新、綜合服務轉變。
從價值的實現來說,智能配電網在全球價值鏈有以下四個環節:原材料生產及設備供應環節、零件供應環節、研發生產環節、工程承包建設與服務環節。系統集成商和部分設備生廠商占據了高附加值位置,大部分元器件生產商處于附加值較低的價值鏈環節。
珠海智能電網產業聯盟秘書長周文瑜說,“輸配電產業設備分為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變壓器、開關等一次設備產值大但利潤薄,而珠海企業大都從事配電網自動控制裝置等二次設備的研發制造,含金量很高。”
但同時,珠海目前還是單一設備為主的經營模式,從事系統集成的企業不多,并沒有占據產業鏈的最具附加值環節。何加坤認為,通過產業集群的聯盟和協作,加強成套設備供應能力,可以形成一定的專業集聚效應,提升珠海智能電產業地位。
在產業布局上,珠海已經形成了以高新區為中心的產業集聚。為推動產業發展, 2011年珠海成立智能電網產業聯盟,2012年高新區獲批成為廣東省輸變電裝備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當前,珠海智能電網產業正在申報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一旦成功,則意味著智能電網成為珠海首個躋身“國家隊”的產業集群,為下一步的發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翹盼“蛋糕”
珠海的智能電網產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95%是民營企業,有些是在成長中分解而出的同行,一方面他們不互相聯絡,另一方面,同樣面臨產品示范應用難的困境。
珠海智能電網產業聯盟的成立讓這一情況有所好轉,但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景宜認為,聯盟企業之間當前的聯系和合作并不緊密,可以通過設備采購和技術應用方面的合作實現共贏。
周文瑜認為,珠海智能電網企業大都處于產業鏈的不同環節,當前最主要的問題不是內部競爭,而是市場如何開拓。智能電網目前在全球都處于研發、示范到市場化的進程之中,需要項目和政策支持。只要有項目,聯盟可以組織技術攻關。
事實上,讓業內翹首以盼的除了國家和地方的支持政策,還有能否在橫琴與萬山海島兩個“大手筆”項目中分到“蛋糕”。
目前,南方電網已將珠海橫琴開發區的電網建設定位為20千伏先進電網的示范區,這是南方電網第二個配電網由10千伏升級到20千伏的項目,并進行一系列先進技術的電網規劃和建設,將為珠海的智能配電網裝備產業帶來巨大的機遇。
另一方面,如智能電網產業聯盟常務副會長麥伯強所言,先進的微網技術已經應用在國外眾多海島供電上,珠海可利用海島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推進智能微網在海島上的示范應用。
“政府要積極推動智能電網示范工程建設,并拿出部分‘蛋糕’,讓更多本地企業參與。”何加坤說:“企業自己打市場也是一種方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