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6日,紐交所上市公司尚德電力收于0.77美元。
假如不能在3月份之前使股價在1美元以上連續交易30日,尚德將告別紐交所。
從8月份開始,尚德已經兩次打響“1美元保衛戰”,每次只在“生死線”上方維持幾天,且上攻的力道越來越疲弱。環球太陽能反擔保欺詐事情曝光后,美國美新集團對尚德的估值是0美分!不出意外的話,退市已是板上釘釘。同一天,江西賽維收于0.91美元、英利綠能收于1.39美元、天合光能收于2.32美元。尚德、英利、天合三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僅為5.21億美元,總負債達到88.84億美元(截至2012年一季度未)。無怪乎國內外投行分析師普遍于認為,中國光伏企業已瀕臨破產。
更可怕的是技術進步,當今國際光伏領域的明星GT先進技術公司明年將大規模推出全新的晶體硅制造技術。新工藝有望使成本降低40%,同時發電效能增40%,這意味著每單位貨幣可獲得的光伏發電功率將提高一倍以上!
真是十年一黃粱枕夢,中國光伏產業投入數千億元買技術、購設備、圈土地、污染環境,連本錢都沒來得急賺回來。2012年一季度未,排名前十的光伏企業總負債超過1000億元。金融機構亦深陷其中。特別是國開行,僅給江西賽維、天合光能、英利綠能這幾家光伏企業的授信額度合計就達2450億元。
在光伏概念火熱的那幾年,各地政府豪邁地劃出“新能源產業區”,以稅收優惠、用電保障,甚至零地價吸引企業入駐,構建千億級產業集群。晶體硅制造是超級耗電大戶,而中國電能的78%來自火電。也就是說,我們一邊為歐美國家的綠色環保做貢獻,一邊污染自家的環境,消耗自家的煤炭資源,還一邊被滿世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中國光伏軍團全軍覆沒有四大宏觀原因:面向歐美市場、原料難以自給、需求非剛性、沒有核心技術。前兩個原因合并起來叫“兩頭在外”。
先說市場。歐洲諸國政府每年補貼多少錢,取決于人家本國的經濟狀況,財政困難就少補或不補貼。與我們的供貨量無關。好比一個人打算花2塊錢吃早點,你給他兩個包子,就算一元一個;他打算花兩塊四,你給他三個包子,就算八毛錢一個;他說只有一塊錢,你塞四個包子給他,只好算兩毛五一個。于是乎,我們看到尚德英利們的銷售收入不停地漲,利潤卻不斷地跌。2007年,尚德出貨量358兆瓦,賺到1.43億美元的凈利潤;2011年產能、出貨量分別達到2400兆瓦和2015兆瓦,虧損額竟逾10億美元。
再看多晶硅,國際巨頭產品質量高、能耗小、成本低(太陽能級產品成本約為30美元/公斤)。他們隨著中國企業產能擴張的節奏,將價格一路拉抬到每公斤400美元以上。于是,中國人就開始“煉金”,動輒投資數十億的多晶硅項目遍地開花。按老板們的想法“哪怕我成本200美元賣到400美元我也賺翻了”。結果,隨著中國產能逐步形成,加之歐洲光伏市場不景氣,此前賺得盆滿缽滿的國際廠商開始惡意壓價,2012年上半年多晶硅價格一路跌到25美元以下。
2008年,野心勃勃的苗連生啟動了總投資120億元的“六九硅業”項目。號稱“采用新硅烷法工藝,極大地降低能耗和污染”,達產后每公斤成本可以降至 22美元!英利高層還宣稱,六九硅業2013年產能將達到1.8萬噸。各界的溢美之辭不絕于耳。待到一期3000噸生產線投產,才發現成本高達每公斤60 美元到70美元,設備狀況不斷,每季度最多產出幾十噸。英利不得不在2011財年,計提22.75億元的“減值準備”(相當于一期投資額),宣告項目徹底失敗。
除了兩頭在外,中國光伏企業還有兩個死穴:需求非剛性、沒有核心技術。光伏電池不像礦石、糧食、石油是必需品,其市場完全是各國政府補貼出來的。中國光伏企業吊在這樣的樹上,命運能不慘乎?沒有核心技術所吃的虧,從前面的描述中也體現得很明現。
那么,從中國光伏軍團的全軍覆沒中,我們要反思什么呢?某些領域不能涉足、某些錢沒法賺!用孔子的話講就是:“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君子惡居下流。”好比女孩子找對象,不說高富帥,總得找個身心健康、有正當收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