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2年主要經濟數據指標后,各行各業也陸續總結盤點出2012年的行業發展態勢,分析在發展道路上的各種不利因素與有利機遇,因此,小編整理出來一些行業態勢,一起對2012年進行回顧下:
1.工程機械業:增速下滑基本見底,囧境有望打破
2012年,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多變,機械工業遭遇了金融危機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三一重工遷址事件使龍頭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化,市場形勢一片嘩然。與上年相比,工業增加值、總產值、實現利潤、出口創匯、產品產量、固定資產投資等6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呈下滑態勢。
近期,隨著國家穩增長政策措施的實施,積極因素增多,行業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積極跡象,產銷增速有所企穩,利潤增幅逐月緩慢回升,經濟運行質量逐步改善。再加上鐵路基建投資增速大幅增長,預計未來建設開工量將復蘇。未來行業發展趨勢是洗牌,行業集中度提升,規模利潤向優勢龍頭公司集中.
2.裝備制造業:逆境中迎來轉機
隨著華為在美國和歐盟遭遇調查,三一重工起訴奧巴馬,2012年行業內一連串的事件都昭示著中國裝備制造的輝煌和艱辛。"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些事件在給當事企業帶來暫時困難的同時,也為中國的裝備制造業的海外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倒逼著企業在困境中轉型成長。經過了十年輝煌,我國裝備制造業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但受經濟下行壓力、市場需求不足和產銷增速回落等因素影響,行業轉型迫在眉睫.
3.醫療器械行業:市場需求量增長,“錢”景無限
作為小容量行業,醫療器械并沒有基建、金融那么扯眼球;但隨著“城鎮化”概念被重點解讀以來,醫療行業作為三大民生話題,引來了更多業內人士的重視,醫療器械也隨著“水漲船高”起來。
根據尚普咨詢的預測,我國目前醫療器械市場已過千億元規模,而年均增長率約23%,預計到2015年市場規模要達3400億元。繼科技部印發《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之后,8月17日,衛生部又發布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當中提到未來8年將推出涉及金額高達4000億元的七大醫療體系重大專項一事,令關注醫療器械行業的投資者精神為之一振。加上我國老齡化趨勢,對一些特定醫療器械如供氧機、血糖儀等生產企業來說,也提供了廣闊的需求市場。在醫療保障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民營醫療對醫療器械的添加購置,也將很好地拉動行業的發展。作為一個市場需求十分旺盛的朝陽產業,醫療器械產業近年來的發展勢頭良好。
4.新能源:光伏風電齊迎“寒冬”
光伏遭遇"美歐印"雙反,國內光伏巨頭紛紛虧損裁員;風電面臨產能過剩,并網困難等難題;核電受福島事件影響發展放緩,新能源行業在2012年遭遇“寒冬”。 經歷了高速增長的風電行業也進入緊縮調整期,2012年,風電依舊在“囧途”跋涉。風電企業業績不佳,無論是上游設備制造商,還是風電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經營困難。不過,風電放緩腳步進行調整和洗牌未必是壞事,轉型升級為下一輪機遇的到來積蓄力量。
但好在政策層面暖風頻吹,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發展。隨著《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發布、多部委出臺財政補貼政策,以及主管部門實地調研的展開,一攬子扶持政策亦有望落地。2013年,新能源產業有望突破困境扭轉頹勢。
5.汽車業:步入深度調整時期
車市蕭條和多地限購的大環境讓各大車企2012年的日子都不太好過,在經歷了十年高速增長之后,中國汽車市場首次放慢腳步。日系汽車品牌形勢更為嚴峻,受“釣魚島事件”影響,傳統“金九銀十”成“滑鐵盧”,德系美系汽車品牌則趁機攻城略地。在產業步入深度調整期之時,自主品牌奮力向上動作頻繁,合資公司面臨成長瓶頸期,汽車營銷從粗放型向精耕細作時代轉向,新能源汽車在迷失中重新定位……中國的汽車人在困境中開始認真思考真正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6.建材業:原材料市場低迷,尋求機遇走出困境
2012年,對于鋼鐵行業來說,也是極度艱難的一年。國內實體經濟持續低位徘徊,GDP季度增速連連下滑并創近3年新低,而中央政府在換屆之際傾向維穩,遲遲未能有重磅經濟刺激政策出臺。在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大背景下,鋼鐵行業景氣度下滑,價格跌跌不休,行業經營狀況不斷惡化。水泥行業亦是如此,由于房地產投資的下行和基建投資在斷崖式下滑后的復蘇緩慢,12年水泥需求疲弱,庫存上升、開工率下降;陶瓷行業出現的各大反傾銷案例,讓本已低迷的建材行業雪上加霜,市場一片低迷,亟待尋找機遇走出困境。
根據“十二五”后三年鐵路建設規劃,2013年全國鐵路安排固定資產投資6500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5200億元,加上房地產投資總體不會大幅反彈,但區域分化較大,如果沒有新的來自政策的影響,按此趨勢,我們估計房地產銷售額13年能夠實現10%以上的同比增速,新開工面積增速將會更高,勢必帶動水泥、鋼材等原材料需求的回升,一定程度上緩和2012低迷局面。
7.節能環保業:“美麗中國”帶來新機遇
森林被毀、水質污染、風沙肆虐、山洪海嘯來襲,已經到了不得不保護的時刻;太陽能騙補門、裝飾甲醛門、企業排污門,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理的時刻,節能減排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和加強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大亮點。
今年中央財政安排979億元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比上年增加251億元,加上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戰略性新興產業、循環經濟、服務業發展資金和中央基建投資中安排的資金,合計將達到17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