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營業務為太陽能光伏專用設備的精功科技日前發布公告稱,由于太陽能光伏裝備等主導產品的市場需求放緩,設備交貨期延遲,公司下游客戶資金緊張的局面未能改觀,多晶硅原料及硅片市場價格一直處于下跌趨勢,公司修正2012年凈利潤虧損額度,由以前預計虧損0.68億元至0.73億元增加到虧損1.3億-1.8億元。而在光伏產業一度復蘇的2011年,精功科技的凈利潤達到驚人的4億元,僅僅一年時間,就從賺4億到虧1.3億元至1.8億元。
精功科技只是中國光伏產業的一個典型,它甚至在虧損排名中難以擠上“頭班車”。日前,上市公司超日太陽發布2012年度業績修正預報稱,將之前“扭虧為盈” 的預測修訂為虧損,預計虧損金額達9—11億元;中國光伏產業的龍頭之一尚德電力2012年虧損額度則達到驚人的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0億以上;另一家中國太陽能研發巨頭江西賽維LDK太陽能則虧到幾乎要破產。
有意思的是,就在幾年前,光伏產業卻是國內眾多企業爭相進軍的明星行業。此波光伏產業的投資熱情開始于2007年,當時,多晶硅價格從每公斤66美元上升到每公斤400美元,光伏產品的價格隨之水漲船高,在高回報的誘惑下,大量資金涌入光伏行業。2008年,我國光伏企業數量不到100家,到目前已經發展到300多家,頂峰時一度達到500家。大量資金進入光伏產業的結局,就是中國光伏產業產能迅速占到全球的70%以上,全球前十大光伏組件生產商中國包攬了前五名。而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的滿負荷產能是近60GW,但 2012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不會超過30GW,同時未來三年內,國內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每年僅僅只有3GW至5GW。
我們今天不討論中國光伏產業的現狀有多么凄慘,我們討論的是,為什么有這么多資金愿意前赴后繼地進入這個產業,“一窩蜂”的背后折射出什么東西?光伏產業的大起大落,折射出中國民營資本的一種無奈,即無法在壟斷行業分得一杯羹,不得不為利潤最大化追逐熱門。
以光伏產業的毛利率來說明,2004年時,多晶硅行業毛利率基本維持在30%,到2007年,這個毛利率水平陡升70%左右,到2009年,又基本回歸至約35%的水平。以上市公司超日太陽為例,其多晶太陽能組件的毛利率在2010年年底下滑到 26.74%,到2011年末期則下滑到19.94%,2012年中期則近一步下滑到19.24%。另一家光伏企業天威保變的財務數據顯示,其2011年年底光伏產品的毛利率尚有21.35%,到2012年中期這個毛利率變成了負的51%?梢钥闯觯袊夥a業走進了這樣一個怪圈,產品有賺就大家都來投資,大家都投資就產能過剩,一過剩就全行業虧損,整個行業就像一陣風。
為什么會這樣?除了毛利率這個變化曲線之外,是民營資金確實沒什么好投的,壟斷行業如銀行能維持常年50-60%的毛利率,沒幾個民營企業能涉足,這就是源頭。此外,中國對壟斷企業國營企業的管理是比較到位的,但對于完全競爭的領域,則根本沒有一個系統管理的思路,任由市場自己瘋狂自己毀滅,只管嫡系,不管雜牌,畢竟嫡系占據了全社會利潤金字塔的最高端。第三個原因,是中國企業在沒辦法進入壟斷企業,又沒有系統有效管理下急功近利的市場心態。大家都想在毛利率的最高端去分一杯羹,由此產生的競爭是最原始最野蠻的,大家比的不是核心技術,而是資金與速度,是快魚與慢魚的競爭,由此難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光伏產業只是中國產業現狀的一個典型,它不是唯一,以前的手機、電腦已經走過這樣的路,現在的稀土、電子商務又在覆蹈同樣的路,這也應該是我們必須重視的。如果每個產業都是在這種大起大落中進行無序的圓圈式發展,最終的結果是中國的實體產業與企業永遠不會走技術之路突圍,永遠只能在急功近利之中為速度與生存而煩惱。產業興國也只能是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