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23日晚抵達瑞士,亞歐四國之行踏入“歐洲時間”。歐洲是中國的重要出口市場,李克強此次訪問被普遍認為是中國新政府“經濟外交”的突破口。在瑞士媒體看來,中國總理將瑞士作為此次訪問歐洲的開始而非結束,表明他對瑞士的特別重視。24日,中瑞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結束談判的諒解備忘錄。西方媒體稱,這可能使瑞士成為歐洲大陸第一個和中國簽署此類協定的國家,同時也給歐洲的貿易保護主義提個醒。
“半夜來的重要訪客。”瑞士《每日導報》24日以此為題說,中國總理李克強抵達瑞士蘇黎世機場,開始對瑞士進行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瑞士聯邦副主席兼外交部長迪迪爾·布爾克哈爾德到機場迎接,并用中文“Ninhao”(您好)向李克強總理表示歡迎。瑞士《巴塞爾農業報》稱,瑞士是首批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之一,這是瑞中友好的重要一步。
“為什么選擇瑞士?”這既是外界熱議的焦點,也是23日李克強在瑞士《新蘇黎世報》署名文章的題目。文章說,其一是推動中瑞自貿區進程;其二是加強雙方金融領域交流與合作;其三是進一步增進兩國互信與理解。李克強在文章中表示,兩國的相關部門一直緊鑼密鼓地推進談判,進行了九輪并最終結束了談判。邁出這一步,瑞士將成為歐洲大陸和世界經濟20強中首個與中國達成自貿協定的國家,其意義非同一般。
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高額反傾銷稅的日子日益逼近,以歐洲為傳統重點市場的中國光伏產業正面臨重大考驗。如果歐盟大門對中國企業關閉,中國國內光伏企業甚至可能大量破產。在此情況下,中國企業開始積極“自救”,將生產基地移向海外以規避歐盟高稅收,同時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降低對歐盟市場的依賴程度。
24日,李克強參觀了瑞士一處農莊。在瑞士經濟金融界人士午餐會上發表演講時,李克強痛批歐盟對華無線電通信設備產品和光伏產品實施“雙反調查”損人不利己,同時他宣布,中瑞當天將簽署關于自由貿易協定結束談判的諒解備忘錄。瑞士《日內瓦晨報》稱,李克強對瑞士并不陌生,3年前他出席過達沃斯論壇,當時中國有意將與瑞士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作為未來與歐盟類似協定的模板。
《南德意志報》稱,中瑞自貿協定的簽訂是“偉大的一步”。法國《費加羅報》報道稱,關于中國對瑞士進口稅、工業品附加稅和農產品(6.27,-0.12,-1.88%)進口準入等瑞士最為關注的問題,雙方法律專家仍在準備協議文本,兩國政府會簽署協議,但未必能趕在此次訪問期間完成。法國《諾曼底新聞》稱,除經濟問題,兩國領導人還將討論國際熱點話題,如朝鮮半島和中東地區局勢等,并就這些話題交換意見和協調立場。
23日公布的上海瑞士中心調查報告顯示,62%的瑞士公司計劃在2013年增加在華投資,超過一半的瑞士受訪者認為,中國是世界經濟排名前三的國家,并對中國未來5年的經濟持樂觀態度。瑞士《20分鐘報》稱,目前在中國和亞洲開展業務的瑞士公司有200多家。中國是僅次于歐盟、美國的瑞士第三大貿易伙伴,而且瑞中貿易處于大體平衡狀況,2011年瑞士對華出口額147億美元,進口額74億美元,因此,對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瑞士比歐盟持更積極態度。
為規避針對中國產品的高額反傾銷稅,包括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和阿特斯能源公司等中國光伏企業已計劃將生產基地搬到南非和土耳其等國,或者到歐洲的葡萄牙、亞洲的馬來西亞、泰國和中國臺灣新建工廠。一些中國企業高管坦承,這是“應對制裁措施的備用方案”,在這些地方出產的光伏產品可免稅或低稅進入歐洲,而且也方便拓展當地市場。對于人力成本增加,多數中國光伏企業稱“可以承受”。
美國《時代》周刊瑞士版文章稱,李克強先去瑞士,然后才去歐盟資本中心柏林,這未必是偶然,可能是含蓄地對歐盟施加于中國企業的貿易保護措施表示不滿,日前布魯塞爾決定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調查,歐盟貿易專員德古赫特宣布對華為、中興公司進行政府補貼調查。
德國特里爾大學學者海爾曼表示,李克強此次訪問歐洲的主要目的是保持開放的經濟關系,制止歐洲出現貿易保護主義的反應。德國電視1臺以“爭議,不允許升級”為題說,李克強訪問柏林之前,歐盟和中國之間的情緒不夠和諧:貿易戰的恐懼在增加。23日,德國《時代周報》刊登李克強的署名文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文章稱,中德企業的密切合作、良性競爭不是“你失我得”的零和游戲。
歐盟的制裁令一些中國企業感到悲觀,但也同時“倒逼”它們進一步實行生產海外化和經營國際化,中國光伏企業已經將目標瞄準了一些“未經充分開發的新興市場”,以及太陽能豐富、能源消費需求巨大,但光伏產業規模仍處于初期階段的中東海灣國家。據悉,如果中歐未能達成協議,8月6日后歐盟將對中國產光伏產品征收47.6%的反傾銷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