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是具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光伏產業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作用。2012年12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產業現狀,提出了支持產業健康發展的五項措施,對行業生存與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多晶硅產業背景
光伏發電的地位穩步提高 2012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32吉瓦,全球累計安裝量達到100吉瓦,德國安裝總量32吉瓦,居首位。2011年上半年,德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實現歷史突破,達到其電力需求的28%,光伏發電首次超越水電,占總電力需求的3.5%。伴隨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的發生和我國今春大范圍霧霾加劇,人們尋找清潔高效的新能源的步伐日益加快。此間,太陽能光伏發電成為最受關注的重點之一。2013年,全球安裝有望達到35吉瓦。光伏裝機容量在全球范圍的持續增長,標志著光伏發電的地位將穩步提高。
多晶硅產業集中度提高 多晶硅是信息產業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的基礎原材料,多國都已將其列為戰略性材料,實施政策鼓勵與財政支持,而我國由于多晶硅產業化生產技術的缺乏,國內需求長期依賴進口。直到2005年,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建成我國第一條產業化示范線,徹底打破了國外多年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
近幾年來,我國多晶硅產業高速發展,實現了規模化供應。2011年,我國多晶硅產量達到8.2萬噸,居世界首位,初步解決了國內多晶硅供應瓶頸問題,奠定了光伏產業發展的基礎。截至2012年底,我國多晶硅名義產能約18萬噸/年,2012年國內消費14.3萬噸,如果下游企業產能全部釋放,將消耗多晶硅20余萬噸。
光伏發電商業化應用對多晶硅生產成本的持續降低將形成持久性壓力,在當前階段、在多晶硅技術還沒有取得革命性突破時,多晶硅企業能否生存下來的簡單而明確的判斷標準之一,便是生產成本與國際一流企業的差距。國際先進企業多晶硅成本分析見表1。
在國外,多晶硅屬于產業集中度非常高的行業。30年來,國際上具一定規模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僅7家,旗下共10家工廠,集中在美日德。而在國內,多晶硅行業曾經出現的“天價行情”,使在資本逐利性驅動下的許多企業,紛紛鋌而走險涉足多晶硅行業。但是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和管理提升能力,難以形成持續降本能力。2010年,部分企業曾經間歇式生產;2011年以來,大部分企業已處停產狀態。
嚴酷的市場洗禮已經淘汰、也必將淘汰大部分無規模效應的企業和有規模效應企業的部分落后產能,必將使產業集中度大幅度提高。有效的多晶硅產能,是能夠真正形成持續的市場供應能力、并且生產成本具國際競爭力的產量,目前我國該部分產能不足10萬噸/年,能夠提供有效產能的企業數量約3—8家。
多晶硅產業安全度降低 多年來,我國光伏用多晶硅50%以上依賴進口,電子級多晶硅100%依賴進口。目前,我國多晶硅行業深陷經濟危機、貿易戰、貨幣戰的三重重壓,再加上國外媒體的誤導,中國多晶硅一直在“高能耗、高排放”的困擾下艱難前行:各項優惠政策取消、電價優惠難以獲得、融資渠道阻塞。而美歐多晶硅企業,在政府政策扶持、財政補貼和高價長單捆綁中國下游客戶的背景下,大幅低價傾銷中國市場,給剛剛興起的中國多晶硅產業形成致命打擊。
目前,我國80%多晶硅企業停產超過一年,2012年中國產能利用率僅三分之一;2013年一季度全國產量不足1萬噸,產能利用率不足25%。隨光伏行業鋼性需求的增加,我國多晶硅產品的供應能力并未顯著增強,內憂外患導致我國多晶硅行業的產業安全度降低。我國光伏行業產銷狀況見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