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于2012年9月發起的對華太陽能電池“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將在近日公布,從首輪談判的無果而終到如今的初裁在即,涉及歐盟對華光伏“雙反”案的各方博弈也開始白熱化。逾半年多時間以來,這一或將殃及我國近300億美元出口額的貿易糾紛,牽動著每一位光伏從業者的心。
光伏“雙反”會輻射到熱水行業嗎?
在光伏行業的低迷與歐盟“雙反”帶來不確定沖擊的情況下,我們不禁要思考:與太陽能光伏產業可稱作“兄弟”的光熱市場又是如何呢?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太陽能熱利用最成熟的產品是太陽能熱水器,那么,光伏“雙反”會輻射到熱水行業嗎?在此,小編給出的答案是:不會。
首先,在認知上大家很容易存在一個誤區:太陽能產業很多人認為它就是光伏,實際上它是分光伏和光熱兩個不同的產業。光伏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光熱是把太陽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這次的“雙反”事件涉及到的是太陽能電池,也就是光伏產業,而太陽能熱水器是屬于光熱產業的,所以客觀來講是不會被波及的。
其次,我們看看造成光伏“雙反”事件的緣由是什么?數據顯示,隨著近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早已是世界光伏生產領域的老大,自2007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光伏電池的生產國之后,已連續5年保持領先地位。由于在光伏行業的快速擴張,但市場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的雙重作用下,光伏市場整體走弱表現明顯。然而,歐盟無視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就斷定中國企業存在傾銷。
對于光伏“雙反”事件,媒體對此作出了大量評論,其中部分觀點包括:我國光伏企業低端競爭、產能過剩導致出口價格低廉,給歐美以打壓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有了可乘之機。事實上,相對歐美國家,中國發展光伏產品的最大優勢所在仍然是便宜的勞動力價格。問題就在于我國光伏產業未掌握核心技術,是以發展后勁不足,可能淪為代工;光伏產業鏈呈現上游原料和下游應用服務兩頭在外;中游電池、組件加工制造獨大的局面等。核心技術的缺失和產業結構不合理成為詬病的主要理由。
我們再來反觀太陽能光熱產業。中國的太陽能光熱產業是起步于民間的,完全是靠自我奮斗和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績,首先它是一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也就是說它所有的東西都是中國人發明創造出來的。中國人掌握了太陽能光熱的核心技術和擁有了它的全產業鏈所有的東西,屬于中國制造,而且它的市場是由內需市場來構成的,是不依靠國外的什么政策和消費的。所以很難產生產能過剩導致出口價格低廉而構成“傾銷”問題。
多方利好助熱水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與之前光鮮亮麗、備受矚目的光伏行業相比,中國光熱行業近年來是并不十分景氣。如今在光伏行業正遭遇“寒冬臘月”之時,光熱行業卻傳來一個個利好消息。
相關專家指出:近年來,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國內房地產調控、行業標準缺乏等原因,中國太陽能熱水產業發展稍有放緩,但是,如今受以下多重因素利好推動,太陽能熱利用企業總體還是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業績。以廣州國際熱水科技博覽會為例,2011年參加展會的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占總參展商的31%,2012年上升為36%,今年企業還在報名中,8月份我們就可以在展會現場得到結果。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行業利好消息:
不久前,工信部正式對外發布《關于促進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這被認為是太陽能光熱行業發展的一大重要政策利好消息。《意見》在主要目標中提出,加強太陽能熱水器產品在城鎮市場的推廣應用,優先推廣高效太陽能熱水器產品,太陽能熱水器在整個熱水器行業(包括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的比重超過40%,能效等級二級以上的產品市場占有率達到50%。
事實上,除了不久前工信部的正式發文,國家近年來已經愈發重視太陽能光熱市場的熱水行業。強制安裝政策、補貼政策、優惠政策等頻頻發布。還有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皇明不斷“曝潛強標”事件讓行業表明看似混沌不堪,實則是為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優勝劣汰是古訓,皇明在不斷曝出潛規則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找尋解決方法,強制性促使行業快速的健康發展。在小編看來,總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韻味。這些舉措,都大大地推動了熱水市場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