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年底,常熟市安裝了首批電動汽車充電樁。近日,市民向本報52110110新聞熱線反映,充電樁基本無人使用,附近都變成了停車場,幾乎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擺設。昨天,本報記者對這批電動汽車充電樁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走訪和調查。
資源閑置充電地變停車場
記者了解到,2011年底,常熟市安裝了首批電動汽車充電樁共10個,分別為常熟市供電公司大院4個,常熟市政府大院4個,常熟市發改委大院2個。據了解,這批電動汽車充電樁為交流充電樁,電壓等級為220伏,電流強度為32 安培,頂端表面設有刷卡區及操作界面、按鍵等。充電樁采用自助方式操作,用戶在充電前必須到供電部門購買專用的IC卡,充電的時候只要打開充電樁上的充電接口,然后用專用插頭插進去就可以自主完成充電、付費等過程。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了常熟市供電公司大院內,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了幾個一米多高、長方體狀的電動汽車充電樁。記者看到,這些綠色的充電樁頂部仍然套著安裝時留下的泡沫盒子,時間久了積了不少灰塵。樁體上則還套著塑料紙,由于風雨的沖刷,塑料紙已經殘破不堪。為方便汽車充電預留的場地上則停滿了私家車,整塊場地儼然成了一個天然的停車場。記者隨后聯系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詢問充電樁的使用、保養事宜,工作人員表示,當時是配合進行安裝的,目前也不清楚具體哪個單位在負責。在常熟市政府以及發改委大院內,記者看見了類似的景象,充電樁都沒有使用過的痕跡。門衛向記者透露:“裝了很久了,但是從來沒有人用過,你看,有的連包裝都還沒拆。”
大部分市民不知道充電裝置的存在
充電樁安裝的初衷是為了本地的電動汽車或途經常熟的外地電動汽車可以及時、方便地在這些地方補充電能。但事實上,從建成后就一直沒有投入使用過,已經變成了“花瓶”,甚至大部分的市民都不知道有電動汽車充電樁的存在。“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剛剛經過的市民周先生告訴記者,他一直不知道這是做什么的,所以從來也沒留意過。陳先生從事外運工作,他對記者說道:“不知道常熟有電動汽車充電樁,身邊也沒有朋友開電動汽車。”市民沈先生年后剛購買了一輛油電混合動力車,他告訴記者,自己買車的時候曾考慮過購買電動汽車,但一是不好買,二是怕充電不方便。“三十萬的車,國家能補貼十多萬,用電不用油,對環境好后期費用也低,但是充電是個大問題,出門萬一沒電了怎么辦,而且當時也不知道常熟已經安裝了電動汽車的充電樁裝置。現在買的車也不用充電,車行駛的時候會自動充電。”沈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