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09年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2011年中國電動汽車要形成50萬輛產能的目標,新能源汽車銷量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但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卻顯示,2011年國內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只有8368輛。科技部的信息則顯示,目前我國北京、上海、深圳等25個試點城市示范推廣各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共計2.74萬輛。其中公共服務領域2.3萬輛(包括客車、出租車及政府用車),私人領域僅為0.44萬輛。 這個數據遠低于政府的規劃目標。目標與市場為何反差如此巨大?
一、技術瓶頸有待突破
電池技術是現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實現產業化的最大難點,包括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的壽命、一致性、成本等各方面問題。
清華大學新能源技術研究所教授何向明說,目前我國鋰電池技術的研究存在諸多課題待以完善。首先是內阻的問題,目前我們國家最高水平和國外最高水平相差10倍。其次是電池一致性的問題,容易造成有的過充、有的充不足的現象,這會影響整個電池的使用壽命和成本,目前國內外對這個問題都還沒有完全解決。另外,傳統汽車的一些關鍵技術水平仍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水平。業內人士指出,油電混合動力作為采用最多的一種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雖然增加了電動機作為動力源,但傳統的內燃機依然需要發揮重要作用。因此,除了電機、電池等新技術值得不斷探索外,提高自動變速箱等傳統汽車固有的關鍵技術同樣迫切。
二、市場環境還需改善
脫離市場需求的“量產”
早在幾年之前,就有一些汽車企業宣布已經可以實現新能源汽車量產,甚至一度造成汽車圈內的驚喜。但是,我們看到的是,這種量產只是一種口號式的量產,新能源汽車或許生產出來了,但都堆積在庫房中。想想中國光伏產業,脫離市場需求的話,曾經的寵兒今天也演變成燙手山芋。
車企宣傳不實擾亂市場
看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情況,截至2011年底,共有75家汽車生產企業的361個車型列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2011年,列入推薦目錄的車型共生產12784輛,同比增長74.3%,其中商用車生產5722輛,乘用車生產7062輛。這么多的新能源汽車車型,卻只是生產了1萬多的新能源汽車,平均每個車型只生產35輛,每家企業只生產了170輛。可以肯定的是,有許多汽車企業申報了目錄,卻沒有生產和銷售。這說明一些車企存在宣傳不實的地方,這些不準確的數據就會擾亂市場,擾亂政府的決策。因此,實事求是才是啟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關鍵。
三、市場需求尚待引爆
據一項調查統計顯示,有80%以上的國內消費者不會考慮買新能源汽車。私人不愿意購買,主要是使用新能源汽車存在障礙。比如,私人購買了新能源汽車以后,如何解決充電的問題?假如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數量偏低,那么建設充電樁或者充電站的資金不就存在極大的浪費?
新能源汽車始終未能打開局面。為什么會市場反應慘淡?
消費者認知不足
相對于技術成熟穩定的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還屬于新生事物,個人消費者對它們的認識還不足。
新能源汽車要在消費者認知上突破,要讓消費者認識到新能源汽車是安全的、可靠的,甚至擁有超越于傳統汽車的體驗。很多人事實上對于新能源汽車一知半解,都把眼光停留在關于“能源”的問題上,而從驅動消費而言,核心并非是“油價”和“電價”的問題,而是新能源汽車到底如何與“喝油”汽車的差異化和優勢問題。雖然新能源技術的認知為創新、獨特、省油和生態,但消費者認為這種“未來汽車”在可靠性、安全性、實惠實用及功能性方面還不夠強大。
再次,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缺乏真正意義上的體驗。新能源汽車是一種新的消費文化,是與環保節能更相關的概念,從其他領域的節能環保產品的推廣可以看出來,要想推廣這種消費文化,必須制造新的體驗,因此,單純是汽車廠商的吆喝,通過經銷商、廣告等模式很難真正走進消費者的心。
配套設施不完善
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能源汽車未來得以大規模應用的必要前提。
新能源汽車在城市中大規模運行需要大量的公用基礎充電設施作保障,必須建設大量的公共基礎設施才能保障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和市場化。而建設充電設施不但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而且需要在現有城市架構內征用大片土地,這對于土地資源越來越緊缺的城市來說,將面臨著巨大挑戰。基礎設施成本高,收益低成為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
即使在實現規模化運營情況下,一個由電力企業主導建設的充電站投資收益率只為6%~7%,由非電力企業主導建設的純商業化運營的充電站的投資收益率僅有3%~4%。由于當前充電設備仍處于起步階段,不僅充電設備生產規模小,技術研發費用也需分攤到設備成本中。經驗表明,即使不考慮土地費用,建設為50輛電動公交車提供換電池服務的電池租賃充電站(不含電池)總投資高達3000萬元~4000萬元;在已有停車場的基礎上建設為30輛電動公交車進行整車充電的充電站(不含電池)總投資約為1000萬元;在沿街和停車場建設的充電樁投資約2.5萬元/個。如果考慮到土地費用,充電站建設所需的投資將更加龐大。
未來,即使充電建設規模的擴大和設備成本的下降有望減少建設成本,但對基礎設施方來說仍是面臨不小的挑戰。電動汽車在快速充電模式下對電網能力要求較高,如何對現有電網全面改造以充分適應大規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