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置半年的華東特高壓北半環項目評估,日前再度啟動,但依然遭受經濟、技術、安全和決策程序等多方面的質疑。
10月24-25日,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北半環)評估會在京舉行,但未取得最終結論,只出具了一個正反意見的說明。
2012年年底,在國家電網公司提出華東環網北半環核準申請后,國家發改委將該項目交由中國國際工程咨詢(下稱“中咨公司”)進行評估,這是第一個走評審關的特高壓項目。
華東特高壓環網總投資逾700億元,作為一個整體,時下有的部分還在論證,有的則已開工甚至投運。
除此次評估的北半環外,華東特高壓環網還包括另外兩大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淮南-浙北-上海(南半環),即皖電東送項目,已于2013年9月正式投運;浙北-福州,在2013年4月開工。
論證北半環之時,南半環和浙北-福州兩條交流特高壓已成定局,再加上新疆直流接入華東電網這一新增因素,“怎么能要求專家就其中北半環發表意見,如何得出合理的結論?”清華大學機電系研究員王仲鴻如是追問。
10月底的評估會上,原定專家組成員有24位,但南方電網3位專家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韓英鐸“因故”未出席,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姜紹俊上午發言表達失望之意后,提前離會。
參與25日投票的19位專家中,國網系統的專家占有7席,電力規劃設計總院3席,中咨公司1席,“中立”人士3席,其他5位則為退休資深電力專家。除5位退休專家表示反對外,其余14位專家均表示支持建設北半環。
“這些人都是交流特高壓工程的研究、設計和項目合作方。”作為反方,王仲鴻對此表示不滿。
一位內部人士透露,中咨公司方面對于華東特高壓環網,原本有不同意見,但是在疆電外送的變故之下,不得不改變態度。
新疆“十二五”期間計劃外送電力3000萬千瓦,目前對外輸送規模不到該計劃的一半,除在建的第一條特高壓通道哈密-鄭州±800千伏直流特高壓外,尚有1000萬千瓦左右的電力需要建設通道外送。
8月19日,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咨公司對疆電外送第二條特高壓通道落點進行評估。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原方案是,準東煤電基地特高壓直流外送電落點至四川,該方案遭到了參與準東外送項目評估的多數專家的反對,認為四川無法消納如此大規模的電量,準東-華東方案成為專家們建議的替代選擇。
于是,在10月25日評估會上,正方專家提出,只有新建特高壓受端網,華東電網才能成為接入新疆電力的堅強平臺。另外,曾德文、蒙定中、王仲鴻、丁功揚、譚永才5位反方專家堅持認為,國家電網公司未進行技術經濟方案比較,不講求經濟效益,工程投資漏算數十億元,實際總投資將遠超過其報價的274億元。
長三角地區禁止審批新建燃煤發電項目,也成為國家電網公司逐步提高接受區外來電規模的另一理由。國家電網公司稱,目前長三角地區接受區外來電2380萬千瓦,后續還將建設寧東-浙江、錫盟-泰州、準東-華東等多個特高壓直流項目,需要建設北環工程,形成華東交流特高壓環網,才能承接大規模區外來電。
王仲鴻則表示,即使新疆外送電容量高達上千萬千瓦,相對華東電網的占比仍低于5%,當直流設備故障退出運行,電網的發電廠熱備用功率可很快彌補不足,緊湊的華東電網結構不會發生頻率和機電穩定問題。
“疆電外送和華東特高壓北半環是兩個問題,不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原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教授級高工、國家能源局“十二五”電網規劃專家組成員曾德文對記者表示,“不建設交流特高壓環網,也可以接納疆電。”
除經濟性,安全性也為反對方所憂。曾德文等人指出,在現有華東500千伏電網上加一個1000千伏網架,將五省市電網捆綁在一起,將帶來嚴重安全隱患,在發生不可預見的連鎖反應故障時,有可能出現華東電網大停電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