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在風景秀麗的西湖邊,杭州便采用最原始的肩扛、手拉,敷設了最早的地下電纜—環湖電纜,在全國開創了架空線改走地下的先河。
30年后,西湖的姊妹湖湘湖成為休閑旅游勝地,敷設電纜已經用上最先進的電纜輸送機,還成為浙江省首個智能化全隧道220千伏電纜工程,1.2千米長的電纜路徑采用全隧道下穿湘湖水域。
“如果把杭州看作一個生命體,龐大的地下電纜就是她的經脈。”作為最早的一批電纜技術人員,杭州供電公司電纜工程公司的郭偉這樣形容杭州的電纜工程。
30年過去,杭州地下電纜建設始終走在全國前列。一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杭州電網主網運行電纜線路共計4069條,線路長14331.7千米,運行電纜保有量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位列第三,僅次于北京、上海。而這輝煌成績的鑄就,正是因為有成千上萬個郭偉在背后默默付出努力。
電工初體驗
1993年12月,在很多人看來,25歲的郭偉很有壯士斷腕的精神——放棄當時高薪的服務行業技師工作,轉而投身在社會上不怎么占有優勢的電力行業。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而郭偉并不這么認為,在他看來,日益蓬勃發展的城市必須有電力來作支撐。“這個行業大有可為,那么我可以做點什么”。
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向杭州市電力局投遞了簡歷。至今,他仍清楚記得當時負責招聘的人資部領導提醒他的話:“你可想好了,我們這個工作收入不高,還帶危險性,進來了是要全神貫注的。”
“全神貫注”這四個字,成了后來郭偉20多年職業生涯的精神指南。
邁進杭州市電力局大門,郭偉被分配到了電纜工程公司的運行搶修班。時隔二十年,人生第一次去搶修電纜的情景卻還歷歷在目,那時杭州艮山發電廠突然停電,接到命令,郭偉跟著師傅一道出發。
在現場,試驗班的同事將終端的螺絲擰開。放射的脈沖信號讓他們最終確認了電纜本體上的接頭故障。
郭偉按著師傅的指示,打開了電纜蓋板,里頭的水抽出后,他們發現了電纜接頭上的那個洞。沒有猶豫更多的時間,他們用木材點燃了焦爐,將絕緣膠做起了融化處理,并將130度冷卻到90度的絕緣膠放入鉛護套。做完這些,再做電纜預處理,當郭偉用絕緣帶把電纜體纏繞好,密封處理完這一切時,大冬天里,細密的汗水布滿了他的額頭。
郭偉說,以前的電纜搶修比現在的更累更臟,灌絕緣膠很臟,有時候手磕磕絆絆還會割傷,但他絲毫沒有怨言自己入了電力這行。
1995年的一個晚上,班長緊急打電話給剛到家的郭偉,萬向集團停電,他們馬上要動身前往。郭偉立即奔赴單位,跟隨其他3名同事一起出發事故地。
試驗班告訴他們的結果是:由于運行時間長,油浸紙絕緣電纜燒毀了。
郭偉爬上了水泥桿,和同事一起將單回路的電纜換掉。從晚上八點到第二天凌晨五點,他干了整個通宵。像這樣通宵的事故搶修,在搶修班的十年間不勝枚舉。認真、肯干、負責,很快將郭偉從一個一竅不通的門外漢,迅速鍛煉成為杭州電纜界首屈一指的專家。
與城市電纜同成長
2003年,工作十年的郭偉已經“玩轉”了電力電纜線路的敷設、安裝、檢修和事故搶修。并從10千伏、35千伏、110千伏到220千伏,一步一個腳印,成為了浙江最早一批電壓等級最高的電纜專業高級技師。
杭州電纜公司的領導看中他手中的技能,更想將他的技能傳承給更多的人,分裂出更多的“郭偉”來壯大杭州電纜的人才力量。2003年,一向來刻苦鉆研電纜專業技能的他,當上了電纜四班的班長,開始了他的管理學之路。
2004年,浙江省第一條220千伏電纜線路工程——錢江新城220千伏架空線改電纜工程動工在即。已熟練掌握10千伏至220千伏各種型號電纜施工工藝和電纜線路檢修標準的郭偉,被公司推薦前往法國參加法國雪力克公司220千伏電纜終端和電纜中間接頭的制作工藝培訓。
3月,受到重托的郭偉6人搭乘上了前往法國的航班。培訓課程滿滿當當,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除去午間1小時吃飯休息,他們像海綿一樣在不停地吸取知識。59歲的法國老師很嚴苛,為了讓他們抓緊上課的每一分鐘,去洗手間的鑰匙是保管在他手里的,并且還掐著表計算他們離開的時間。
“法國人做事很細致,檢驗我們的繞線都要拿鏡子來看。”郭偉說,繞包帶材就這一項作業,就把他們累得夠嗆,有的學員繞一天帶子下來,吃飯的時候連筷子都拿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