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前日深夜,鼓山派出所民警在化工路檢查時,發現一司機有酒駕嫌疑,但對方堅稱沒喝酒,只是開車時吃了幾顆荔枝。民警現場調查發現情況屬實。昨日記者和民警做了實驗,發現吃荔枝后,儀器確實會檢測出輕微酒精含量,不過持續時間不長。
當時,民警用儀器檢測發現該司機體內酒精值很低,僅有6mg/100ml,達不到酒駕標準,按規定不予處罰,但必須暫扣車輛。司機說他沒喝酒,只是開車時吃了幾顆荔枝。他妻子也在車上,為他作證。她也接受檢測,沒有酒精含量,隨后她吃了兩顆荔枝,再檢測顯示她“喝酒”了。過了幾分鐘,兩人又接受檢測,酒精值為零,民警予以放行。
昨日,民警做了一次實驗,吃了一顆荔枝,馬上進行吹氣檢測,發現酒精值為9.7mg/100ml,再吃一顆,再檢測,數值為13.9mg/100ml。一分鐘后又檢測,酒精值為零。重復一次,結果還是一樣。吃荔枝確實會被檢測出體內有酒精含量。
記者咨詢了師大附中生物老師劉冰妍,還查詢了相關資料得知,荔枝、葡萄等植物進行無氧呼吸,會產生乙醇和二氧化碳。水果從果樹上摘下來后,光合作用急劇減小,水果內部細胞缺氧,開始增加其無氧呼吸的速率,由此產生乙醇。而水果采摘下來后堆放在一起,更容易產生乙醇。劉老師告訴記者,水果中的乙醇在食用者體內存在的時間很短,因此建議市民盡量食用新鮮水果,食用水果后開車,一定要漱口。
民警提醒,按照法規,駕車時不許吃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