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廉價勞動力一直是中國工業領域的主要競爭優勢。但數十年來的計劃生育和日益富裕的人口已削弱了這種優勢。
中國汽車制造商在雇用足夠數量的工人方面遇到了困難,而且他們還在力爭應對快速上漲的工資。數年來,中國的全國最低工資一直在以每年10%的速度上漲。
中國的汽車制造商應為所有這一切而憂心忡忡嗎?汽車制造商可能有點擔心,但并不至于過分焦慮,因為他們已經找到了解決方案。他們正在使用機器人來代替工人。
上周,法國供應商法雷奧公司邀請媒體參觀其在上海新近擴建的工廠,該工廠可生產發電機和起電機。
這家占地面積龐大的工廠可年產超過1,000萬臺此類機器。這是法雷奧公司同類工廠中最大的工廠,但其僅有數百名工人,大部分工作是通過機器人和自動化完成的。
據帶領我們參觀的經理稱,法雷奧公司正在安裝更多的機器人和自動化工位,這意味著該工廠今后需要的工人數會更少。
早些時候,我還參觀過柯馬公司在昆山的機器人工廠,昆山位于上海的西北方向,有一小時的車程。該工廠可生產供汽車制造商使用的生產工裝。
當時,柯馬公司正在舉辦一場面向中國各家公司采購經理的開放日活動。我這才意識到,與全球同行一樣,中國國內供應商也相中了機器人。
當天,一家可生產自動化五金沖壓線的中國私營供應商----東莞市翠峰五金機械有限公司從柯馬訂購了100臺小型機器人。
該公司的客戶主要是為各種不同行業生產五金零件的中國國內供應商,其中包括汽車制造商。
我在柯馬和法雷奧看到的只是大趨勢的一部分。據柯馬公司稱,在過去10年中,中國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每年上升24%。
去年,在中國售出了36,560臺工業機器人。據《金融時報》稱,這使中國超越了日本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購買國。
據美國咨詢公司麥肯錫估計,在中國銷售的工業機器人中,有40%為中國的汽車行業所使用。
為了滿足中國對工業機器人的強勁需求,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商正在與ABB和Kuka等全球性機器人制造商展開競爭。
其中一家是奇瑞汽車公司,該公司是一家重要的國內汽車制造商。2012年,奇瑞開始生產用于其自身裝配線的機器人,而如今,其在向其他中國汽車制造商銷售機器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機器人制造商之間日趨激烈的競爭使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平均價格每年下降4%。
在勞動力不足但對汽車需求強勁的市場中,這對中國的汽車行業來說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