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能源生產與消費的格局與版圖不斷演變,頁巖氣、煤層氣和煤制氣等非常規油氣發展尤為強勁,都曾被寄予改善霧霾、治理環境和解決天然氣供求緊張的厚望。但隨著頁巖氣開發操之過急、煤層氣技術瓶頸凸顯以及煤制氣環保質疑懸而未決等問題的出現,非常規油氣“團隊”三個主力軍都逐漸回歸理性發展。隨著油氣資源開發難度與成本增加、價格戰與資源爭奪愈發激烈的當下,未雨綢繆狠抓替代能源,發展生物天然氣是重要的戰略選擇。
生物天然氣所具備的永續利用性、低污染性和廣泛的分布性和應用性等先天特質,讓其發展地位受到重視。在強化循環經濟、低碳發展理念的當下,“農田作物有可能逐漸取代石油成為獲得從燃料到塑料的物質來源,‘黑金’也許會被‘綠金’所取代”的觀點不斷得到支持。
但是根據國家能源局下發的《生物質“十二五”規劃》,國家層面對于生物質供氣的重視還停留在農村沼氣的利用上,對生物天然氣的規模化利用僅處在示范、試點階段,對城市污水、垃圾填埋氣等原料的集中利用,并未引起足夠重視。
筆者認為,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國家政策的有力扶持、提高沼氣池的利用效率、不斷完善管理服務、加快建設多元化投資渠道,企業在現有發展程度上完成技術與需求的對接,一旦突破滿足中國特色的農村用能需求,實現合理的性價比產品,我國的生物天然氣市場容量將非常龐大。結合國家對治理環境的決心,行業發展將迎來絕佳時機。
生物天然氣市場需求是存在的,而農村的使用需求是迫切的,要想重視不能只是一句口號,生物天然氣發展還需政策支持跨越以下的“坎兒”。
首先要明確牽頭部門,借鑒其它非常規油氣產業激勵扶持政策,引用到生物天然氣領域,并借鑒太陽能、風能發電,為生物天然氣項目提供部分補貼資金支持推動生物天然氣市場化發展。
我國生物天然氣產業基礎相對較差,它不是單純的能源產業或環保產業,而是一個由公共事業、環保產業和能源產業三個板塊交叉在一起的產業。目前農業部農村能源司、國土部科技司、工信部中小企業司、環保部、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等部門對此都有所涉管,但沒有明確牽頭部門。大海航行需要舵手,因此明確主導部門是有效規劃行業發展的基石。
其次,生物天然氣雖已經納入國家戰略部署,但還未列入天然氣的標準之中。因此要明確生物天然氣管理范疇,納入區域、地方發展規劃和建設計劃,根據政府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和扶持政策,健全市場機制。
生物天然氣發展前景廣闊,但在對其支持方面,地區之間差異較大,一些地方將其納入天然氣進行管理,但另一些地方卻納入沼氣類別進行管理,鮮有地方專門出臺針對生物天然氣的管理辦法,因此,長期來看政策滯后不利于該產業在全國范圍內的發展推進。
在制定和執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建計劃時,應充分考慮生物天然氣項目建設規劃和計劃,并與城市加氣站建設計劃相結合,通過發展生物天然氣項目,有效減少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垃圾填埋和垃圾發電數量、規模,規劃、部署一批生物天然氣示范工程。
最后,對生物燃氣企業實行稅收減免和投資補貼。我國在生物天然氣規模化生產上雖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運作才剛剛起步,建成的項目還不到10個。據筆者了解,目前國內生物天然氣企業上千家,國外很多投資者看中這個市場的潛力,但往往未形成規模就“撤退”。在一些地方,也出現過生物質電廠一哄而上又大批關停的情況。因此需借鑒國際上生物天然氣產業的發展模式,實行優惠稅收保障政策,依靠企業市場機制下的運作。
建立在多年沼氣工程建設基礎上,生物天然氣改變了以往沼氣項目難以盈利的狀況。曾有媒體報道稱,每立方米沼氣制取成天然氣比用于發電的最終售價高接近3倍(不計入補貼),為商業化運作和推廣提供了可靠的財務模型。2012年11月至今,合力清源通過秸稈與沼液的混合發酵,日產生物天然氣達9000立方米,為北京延慶地區的近1萬戶家庭供氣。沼氣發電1千瓦時補貼為0.25元,但生物天然氣還沒有補貼。目前項目范圍雖大,但多小型項目且較為分散,產業整體陣容沒有形成,因此從天然氣價改中獲益較小。國家統計表上生物天然氣目前還沒有像煤層氣那樣單獨計算,統計指標上只有在農村中列出沼氣一項。要解決當前缺乏引導商業模式創新的系統化政策支持體系和缺乏運營商持續有力的支持問題,需完善補貼優惠政策,并開發有效商業模式。
正如業內專家所說,要重視生物天然氣政方面的創新。要準確把握生物燃氣產業發展趨勢,制定標準并探索建立專業化運營服務體系,建設生物燃氣科技示范企業和科技產業化基地,最終培育形成生物燃氣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創我國生物天然氣產業發展新局面。
生物天然氣的良好發展需要政策的不斷扶持,只有通過正確的政策引導才能避免類似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在發展中扣上“革命論”的高帽。有效的支持激勵政策是生物天然氣的基石,將為其發展加足“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