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東芝(Toshiba)宣布計劃于今2014年內正式大規模量產白光LED產品,目標為將其月產能大幅擴增至現行的150倍。
而東芝所生產的白光LED,正是采用的2013年4月收購美國普瑞光電(Bridgelux)“GaN-on-Si”(硅基氮化鎵)技術后共同開發的LED元件。
此前的6月9日,普瑞光電剛剛與深圳市瑞豐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雙方將針對中國市場合力打造新品牌“普瑞豐”,并推出采用中低功率表面貼裝技術(SMT)的新LED光源產品線。
普瑞光電近期活躍的表現,使其在出售“GaN-on-Si”專*的沉寂后,又再度回到業界的視線中,而伴隨此次“回歸”,普瑞光電在中國大陸進行了“大手筆”的布局。
深度本土化
對于中國市場,普瑞光電無疑是看好的。
根據CSAResearch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半導體照明產業整體規模達到了2576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34%,而普瑞光電一直致力挖掘的大功率LED芯片市場,也由于LED路燈在各地普及而增長迅猛,據普瑞光電估計,該公司在大功率芯片市場的市場占有率已穩居前三。
據悉,洲明科技、勤上光電、史福特等知名下游企業都已成為普瑞光電的客戶,而普瑞光電在中國市場的開拓并不僅限于此。
“普瑞光電看到了中國市場的需求,在中國市場競爭中,國外企業需要反應快,也需要學會適應。”在普瑞光電芯片事業部總經理FrankHu看來,國內LED產業的趨勢呈現“大吃小、快吃慢”的格局,國外企業則“必須走本土化路線,適者生存,不適應本地的土壤一定會死掉。”
國內的LED產業中,不乏接受過國際名校教育,并在世界一流半導體公司有過工作經歷的海歸回到中國本土創業,并帶回了先進的研發技術,但這并不意味著成功。
為了避免“水土不服”,普瑞光電進行了三個階段的遷移。
普瑞光電首先選擇了臺灣晶元光電進行芯片代工生產,這一舉措使公司利用晶元光電的產能實力而有效降低了芯片成本。
此后,普瑞光電又于2014年初在開發晶照明(廈門)有限公司建立工程研發中心,“這樣做一是表明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二則是對中國制造的認可。”FrankHu解釋說。
而這一舉措更重要的意義是,幫助普瑞光電加速了“從實驗室到工廠”的進程,將美國研發出的技術迅速導入生產,優化工藝以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同時也可以及時滿足對中國客戶服務的需求。
據介紹,普瑞光電將會在廈門工程研發中心開展多項以美國開發的LED集成封裝平臺技術為基礎,適合中國市場的本土化工程實驗和產品研發。
此外,普瑞光電又設立了位于其上海虹橋區域銷售辦公室的上海應用研究實驗室。
據悉,該研究實驗室效仿普瑞光電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利弗莫爾的光電應用測試實驗室(BAT)的模式建造,服務于中國本土的客戶,向其提供包括光學檢驗、機械試驗、熱學測試,以及認證和咨詢在內的多元化服務。
同時,上海實驗室與廈門工程研發中心同樣將幫助普瑞光電提高在中國應用工程方面的表現,有效縮短技術應用本地化地周期。
除了在中國本土設立分支機構外,普瑞光電與國內知名封裝企業瑞豐光電聯姻“誕下”的普瑞豐品牌,則是針對國內LED照明市場對高性價比SMT解決方案不斷增長的需求而推出的。
無論是大舉設立分支機構,還是聯手國內企業,以及針對國內市場需求推出相應的產品,都看出普瑞光電深度本土化的決心。
普瑞光電市場營銷與公司策略副總裁DavidConnors曾在該公司前不久召開的CTO峰會上表示,“普瑞光電的中國客戶在公司全球照明業務中的比重越來越高。普瑞光電將通過加強對中國的投資以及擴大本地的產量規模,以促進中國客戶快速成長,并開拓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