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同理,照明設計做得好不好,要用實踐來檢驗。一個好的照明設計,既要是理想的,也要是現實的。而往往很多好的設計方案或成為空中樓閣,或內涵不足。如何實現“理想和設計、技術和創意”完美的結合,還需要打破專業的壁壘,知識和思想的跨界與碰撞。
跨界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不同時期不同行業都有跨界的需求。照明設計隨著人的思想認知的提升,內涵也在不斷提升,當如今的思維模式滿足不了其內涵的提升需求時,跨界就隨之被人們所關注。現在照明的內涵表達被認為是“光環境”的表達,照明只是“光環境”概念下的一個具體功能表現。
一個良好的“光環境”包含藝術的氛圍、功能的完善、人與環境之間的參與,所以它實質上包含的是很多新的知識點和跨界內涵。滿足這些,不僅僅需要做光源、做產品、做設計的人士參與,更多的可能需要藝術家、環境策劃家、創意人士的參與。這樣一個光環境下各因素的組合,實質上是各個思維方式的組合。
當然,我們為什么要“跨界”?不僅僅是思維的碰撞,在如今的照明設計中,需要的不再只是一個工程、技術人員,而是需要一個導演、一個場景設計人員,燈光和燈具只是用來創作的工具。在這樣一個平臺下,照明設計的內涵變豐富,技術手段變多樣,給甲方提供的價值空間也變寬。社會消耗LED產能的機會拓寬了,照明產業也才產生新的活力,如果我們僅僅局限于燈具、光源、照明這些產品上,勢必發揮的空間會仍舊逼仄,跨界的影響力也不會形成。
從展會看照明設計的端倪
法蘭克福國際照明展上,照明的場景化、細分化已占主流,不同場景的模擬包括智能控制十分人性化,這是國際上的趨勢和潮流,相信也是國內照明領域的發展方向。而前不久的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上,國內企業的展示依舊大部分停留在產品的開發與研究上,智能化控制和情境化模擬雖已出端倪,但依舊處于萌芽狀態,白偉認為,這跟國內觀念的轉變、消費者的接受程度都有一定關系。
情境照明模式已經在展會中開花,模擬商場、酒店、辦公樓、會議室,根據現場情景,自動調節色溫,營造氛圍。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相應的服務越分越細,所有環境都以人的需要為根本要求,照明設計也不再以簡單的照明為出發點,也終將會成為未來照明的一種形態。
照明設計師的理想主義與物質需求
很多設計師都會對設計作品理想主義化,這種理想主義來源于對藝術的尊重和對其本質的思考,而在設計過程中,許多設計師往往會得到不斷修改的反饋,業主根據自身喜好隨意要求改動,設計作品的完整性不能得到保證。在這種情況下,照明設計的藝術性與其商業性和社會性有待平衡。白偉認為,照明設計行業首先是一個服務行業,是服務業主、甲方需求的行業,所謂的不平衡實際上是設計師自身的主觀意愿與甲方投資價值之間的差距,甲方,不管是政府還是商業地產的業主對照明環境的投資實質上都是一種投資回報行為,而往往這里面處于最邊緣的效益就是藝術,但不能越俎代庖,主體還是價值、功能的體現。
理想主義是促進照明設計發展的一個基本動力,沒有理想,這個行業會變得平庸。同時,這種理想主義應該是結合社會需求的理想,照明設計之所以能夠發展,實質上應該是設計師把照明與社會價值提升相結合構成的一個價值平衡體系,實質上是工程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共同營造的一個環境價值設計。過于理想主義化也就是設計師沒有很好脫離自身專業背景的限制和桎梏,關系體之間價值取向相沖突,這也是為什么亟需一個專業的跨界交流平臺所在。
設計師為什么一直存在與甲方之間巨大的鴻溝?會抱怨甲方,會對自認為好的創意被抹去心存芥蒂?這是很多設計師沒有很好定位自身的角色,即一個價值創造體。做好關系體之間的平衡,首先要有一個底線,那就是滿足基本功能需求,在藝術審美上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理解甲方、業主的投資匯報需求,梳理好各方的層次關系。
照明設計的發展需要注入更多的元素
一幅再美的畫一直在看,早晚會審美疲勞,同理,這也是當前照明設計越來越不“值錢”的原因。客戶的審美觀在不斷提升,對設計的額外心理需求也在不斷加碼,而照明設計的標準和觀念卻一直停留在當初的狀態,這也是國內照明設計的現狀。
怎樣增加“畫”的新鮮感?不斷注入具有創意含量的思想,也就是在服務中提供超越心理需求的設計元素,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再創造的平臺和機會,通過互動形式(光環境、微信服務)讓其感受到“光環境創意”、“光環境交互”和“光環境的消費者創造”等一系列具有互聯網思維的設計產品。
未來人的需求是一個“社交”的需求,營造“光環境”是指是為了強化人與人、人與光之間的這種關系感。許寧認為,設計師為甲方提供一個有關聯的超級社交平臺、超級體驗館,就超越了照明設計的范疇,自身的價值也會隨之提升。因此,設計師也需要研究環境心理學、行為學、商業策劃、交互體驗,做照明設計成為與甲方的一種互相投資行為,這種設計邏輯也是未來照明設計師必須體會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