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筆者:正原電氣是一家有十多年發展歷史、涉足信息行業的公司。6月份出爐的一份榜單,正原電氣作為中國電子元件企業的百強新貴上榜了。你認為正原能上榜,憑借的是什么?
尤源:我們第一次上榜,排在第92位。我們的第一塊產品,也是起步產品——雙工器,在行業內做得是全國最大的,主要用于無繩電話;第二塊是用在手機上的濾波器,我們又做到全國最大;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開發了GPS無線定位天線,也做到了國內第一。我們這幾塊產品,盡管單個產值小,但是量是全國最大的。2002年起,我們開始生產整機。
筆者:這些產品當中,有沒有跟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產品?
尤源:我們現在開發的家居智能就是為普通家庭服務的一個產品。舉個例子,一個電話就能讓家里的電飯煲自動燒飯,空調自動打開。如果家里出現小偷,還能自動報警。所有這些裝置都是無線通訊,不需要布線也能安裝。
筆者:從貿易起家到元器件供應商,再向整機制造發展,你覺得正原主要靠什么?
尤源:依靠技術、人才優勢。正原的發展就是一個技術隊伍不斷壯大、研發實力不斷增強的過程。
1994年企業創辦的時候,只有兩個技術員,其中一個就是我,F在我們有各類工程師200多名。
筆者:現在情況比起那時候是不是有了很大的變化?
尤源:變化非常大。1996年在嘉興人才市場我貼的第一張招聘廣告,專招45歲以上人才,因為45歲以下的不可能到民企。所以現在還在公司擔任副總工程師的,已經70多歲了。
1998年,到技校招人,我拉了一車回來;2000年,去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把那里的班長、團支部書記全部招來;后來我們把浙大、浙工大的研究生、博士請到公司來搞合作;現在進公司的通常都是本科生、研究生,去年就一口氣招了6個研究生。
筆者:你1983年從浙江工業大學畢業后進了當時在嘉興來說名氣比較大的電控廠。進大型國企是當時很多青年的就業理想,你為什么要從國企出來呢?
尤源:我進廠從事的工作是分管全省的低壓電器檢測,應該說地位相當高,待遇、福利也很好。走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那時我經常到溫州當“星期天工程師”,來來回回三五年,接觸了很多溫州企業,溫州的發展形勢感染了我,觸發了我的創業沖動。二是在國企,忙的時候很忙,空的時候很空,出來可以自己干點事情。
筆者:到溫州當“星期天工程師”時,跟南存輝(現正泰集團董事長)、胡成中(現德力西董事長)有過接觸嗎?
尤源:他們還是30人企業的時候,我就跟他們打過交道。這些企業我都去支持過、幫助過,我還當過他們的技術廠長。我記得那時候我一個月工資不過100多元,但溫州企業會出5萬元年薪請我去,我后來想想不如自己干,就沒去!艾F在我是當‘政委’”
筆者:正原的發展歷程中,很長一段時間,你是親歷親為搞研發。這樣的時間持續了多久?什么時候開始你覺得需要從更高架構上去管理公司?
尤源:前幾年我從工程師到品質管理到車間主任,全部自己做,為管理打好了一定的基礎,F在我們已經有了一支技術型的管理團隊。像我們這樣的信息產業,你如果不懂技術,很難跟下面交流。
但我們又是嘉興最早聘用職業經理人的企業之一。2006年就從深圳引進了兩位,F在公司職業經理人是從臺灣過來的,今年可能還要從日本引進一位,也是為了我們的產品更好地走向海外市場。
筆者:引進職業經理人之前,正原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典型的家族企業。引進職業經理人之后,會不會跟原來的家族管理層有一些沖突?
尤源:這個問題在2000年前就解決了。我們家族制最鼎盛的時候,所有的管理崗位都是親戚。第一次改制的時候,就面臨家族成員的壓制,但我心里清楚,這不是奪權,而是為了培養一支技術型隊伍。
現在我們又走到第二輪,重新培養家族成員。因為隨著職業經理人的帶隊,他們也成熟了,也能夠獨撐一片天。當然,這已經不同于以前的家族制概念了。我認為,家族制也要有所區分,舉賢不避親嘛。
筆者:你就是借助于外來的力量,把家族有能力的人培養起來,讓他們成為合理的管理者,這是不是一種回歸?
尤源:我們要讓有能力的人進來,培養家族的人。能培養的就培養出來,不能培養的還是要讓位。家族制惟一的難處在于協調,但最大的好處是忠誠。
筆者:在這樣的輪回中,職業經理人會不會僅是你想借助的“外力”。你一直想建立規范化的現代公司管理制度,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你在情感上不能堅持,或者說對大部分人與事你還下不了手?
尤源:這不是輪回,是規范。為什么我們請臺灣職業經理人進來。就是我要給他一把我下不去手的刀,讓他幫我去“殺”。但是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特色,再規范的企業還是有人情,還是需要一個過程去打破。
筆者: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你對自己的界定也有個慢慢改變的過程?
尤源:那改變就大了。我當時以技術人員的身份創辦這個企業,某種程度上也是“能人經濟”。2000年以后,“武林高手”都來了,管理理念再不變,你怎么對付這撥人!
現在,事情由職業經理人幫我協調好了,我要做什么呢?“80后”怎么管,“90后”怎么管,我要去對付他們這撥人,等于回過頭來當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政委”。
筆者:你最初管產品,管技術,管研發,現在琢磨怎么管人。那你覺得管人有意思還是調試儀器有意思?從內心來說,你更愿意管哪一塊?
尤源:都有意思。但從內心來說,我是技術出來的,我適合帶技術團隊,搞技術開發!拔乙觥蜷_’老總”
主持人:父親一直是你創業背后的推手,他退休后又去深圳發展,為你們后來的合作奠定了基礎。我想知道,是你父親去深圳在前,還是你辭職在前?
尤源:正原公司的發展跟我父親有很大的關系。他是一個掌舵者,我是一個執行者。
當初從國企出來,他也正好退休。我勸他跟我們一起干,他卻一個人到深圳去了。結果,我做我的電氣,他做他的電子。一年以后,他回來叫我改行跟他做電子,我和我弟弟才開始搞這個企業。后來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每一次跨越,都是我父親推著前進的。
筆者:是不是你父親創新、開拓的勁頭要遠遠勝于你們兄弟倆?他現在還在推動你嗎?
尤源:他的闖勁比我們都大,每一次都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我去執行他的指令。我們正原造了4期廠房,每一次我是第一個反對的,但是后來我都是一個最好的執行者。到第三次買土地的時候,家里全部反對,父親把合同弄好了說尤源你去簽字去,F在他已經第二次退休了,在家寫回憶錄了。
主持人:現在你往前走的時候,還需不需要來自父親的推動力,或者說你現在已經有了這種內在的素質?
尤源:現在感覺到這個推手是市場。
筆
尤源:我們第一次上榜,排在第92位。我們的第一塊產品,也是起步產品——雙工器,在行業內做得是全國最大的,主要用于無繩電話;第二塊是用在手機上的濾波器,我們又做到全國最大;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開發了GPS無線定位天線,也做到了國內第一。我們這幾塊產品,盡管單個產值小,但是量是全國最大的。2002年起,我們開始生產整機。
筆者:這些產品當中,有沒有跟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產品?
尤源:我們現在開發的家居智能就是為普通家庭服務的一個產品。舉個例子,一個電話就能讓家里的電飯煲自動燒飯,空調自動打開。如果家里出現小偷,還能自動報警。所有這些裝置都是無線通訊,不需要布線也能安裝。
筆者:從貿易起家到元器件供應商,再向整機制造發展,你覺得正原主要靠什么?
尤源:依靠技術、人才優勢。正原的發展就是一個技術隊伍不斷壯大、研發實力不斷增強的過程。
1994年企業創辦的時候,只有兩個技術員,其中一個就是我,F在我們有各類工程師200多名。
筆者:現在情況比起那時候是不是有了很大的變化?
尤源:變化非常大。1996年在嘉興人才市場我貼的第一張招聘廣告,專招45歲以上人才,因為45歲以下的不可能到民企。所以現在還在公司擔任副總工程師的,已經70多歲了。
1998年,到技校招人,我拉了一車回來;2000年,去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把那里的班長、團支部書記全部招來;后來我們把浙大、浙工大的研究生、博士請到公司來搞合作;現在進公司的通常都是本科生、研究生,去年就一口氣招了6個研究生。
筆者:你1983年從浙江工業大學畢業后進了當時在嘉興來說名氣比較大的電控廠。進大型國企是當時很多青年的就業理想,你為什么要從國企出來呢?
尤源:我進廠從事的工作是分管全省的低壓電器檢測,應該說地位相當高,待遇、福利也很好。走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那時我經常到溫州當“星期天工程師”,來來回回三五年,接觸了很多溫州企業,溫州的發展形勢感染了我,觸發了我的創業沖動。二是在國企,忙的時候很忙,空的時候很空,出來可以自己干點事情。
筆者:到溫州當“星期天工程師”時,跟南存輝(現正泰集團董事長)、胡成中(現德力西董事長)有過接觸嗎?
尤源:他們還是30人企業的時候,我就跟他們打過交道。這些企業我都去支持過、幫助過,我還當過他們的技術廠長。我記得那時候我一個月工資不過100多元,但溫州企業會出5萬元年薪請我去,我后來想想不如自己干,就沒去!艾F在我是當‘政委’”
筆者:正原的發展歷程中,很長一段時間,你是親歷親為搞研發。這樣的時間持續了多久?什么時候開始你覺得需要從更高架構上去管理公司?
尤源:前幾年我從工程師到品質管理到車間主任,全部自己做,為管理打好了一定的基礎,F在我們已經有了一支技術型的管理團隊。像我們這樣的信息產業,你如果不懂技術,很難跟下面交流。
但我們又是嘉興最早聘用職業經理人的企業之一。2006年就從深圳引進了兩位,F在公司職業經理人是從臺灣過來的,今年可能還要從日本引進一位,也是為了我們的產品更好地走向海外市場。
筆者:引進職業經理人之前,正原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典型的家族企業。引進職業經理人之后,會不會跟原來的家族管理層有一些沖突?
尤源:這個問題在2000年前就解決了。我們家族制最鼎盛的時候,所有的管理崗位都是親戚。第一次改制的時候,就面臨家族成員的壓制,但我心里清楚,這不是奪權,而是為了培養一支技術型隊伍。
現在我們又走到第二輪,重新培養家族成員。因為隨著職業經理人的帶隊,他們也成熟了,也能夠獨撐一片天。當然,這已經不同于以前的家族制概念了。我認為,家族制也要有所區分,舉賢不避親嘛。
筆者:你就是借助于外來的力量,把家族有能力的人培養起來,讓他們成為合理的管理者,這是不是一種回歸?
尤源:我們要讓有能力的人進來,培養家族的人。能培養的就培養出來,不能培養的還是要讓位。家族制惟一的難處在于協調,但最大的好處是忠誠。
筆者:在這樣的輪回中,職業經理人會不會僅是你想借助的“外力”。你一直想建立規范化的現代公司管理制度,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你在情感上不能堅持,或者說對大部分人與事你還下不了手?
尤源:這不是輪回,是規范。為什么我們請臺灣職業經理人進來。就是我要給他一把我下不去手的刀,讓他幫我去“殺”。但是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特色,再規范的企業還是有人情,還是需要一個過程去打破。
筆者: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你對自己的界定也有個慢慢改變的過程?
尤源:那改變就大了。我當時以技術人員的身份創辦這個企業,某種程度上也是“能人經濟”。2000年以后,“武林高手”都來了,管理理念再不變,你怎么對付這撥人!
現在,事情由職業經理人幫我協調好了,我要做什么呢?“80后”怎么管,“90后”怎么管,我要去對付他們這撥人,等于回過頭來當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政委”。
筆者:你最初管產品,管技術,管研發,現在琢磨怎么管人。那你覺得管人有意思還是調試儀器有意思?從內心來說,你更愿意管哪一塊?
尤源:都有意思。但從內心來說,我是技術出來的,我適合帶技術團隊,搞技術開發!拔乙觥蜷_’老總”
主持人:父親一直是你創業背后的推手,他退休后又去深圳發展,為你們后來的合作奠定了基礎。我想知道,是你父親去深圳在前,還是你辭職在前?
尤源:正原公司的發展跟我父親有很大的關系。他是一個掌舵者,我是一個執行者。
當初從國企出來,他也正好退休。我勸他跟我們一起干,他卻一個人到深圳去了。結果,我做我的電氣,他做他的電子。一年以后,他回來叫我改行跟他做電子,我和我弟弟才開始搞這個企業。后來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每一次跨越,都是我父親推著前進的。
筆者:是不是你父親創新、開拓的勁頭要遠遠勝于你們兄弟倆?他現在還在推動你嗎?
尤源:他的闖勁比我們都大,每一次都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我去執行他的指令。我們正原造了4期廠房,每一次我是第一個反對的,但是后來我都是一個最好的執行者。到第三次買土地的時候,家里全部反對,父親把合同弄好了說尤源你去簽字去,F在他已經第二次退休了,在家寫回憶錄了。
主持人:現在你往前走的時候,還需不需要來自父親的推動力,或者說你現在已經有了這種內在的素質?
尤源:現在感覺到這個推手是市場。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