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國務院近日召開常務會議提出,要加大排污費征收力度,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信貸支持,大力培育環保、新能源產業,建立激勵與約束并舉的節能減排新機制。
近日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拓寬融資渠道,發展綠色信貸,鼓勵綠色產業發展;提高排污收費標準,擴大排污收費范圍,嚴格限制環境違法企業貸款,加大非法企業上市融資等懲罰力度。《行動計劃》充分體現出新機制的內涵:徹底走出“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怪圈;深化改革,加強金融政策創新,通過獎懲并舉,激發企業節能減排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治污的新動能,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拓寬融資渠道
建立節能減排新機制,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近日指出,要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大幅度提高生態環境指標權重,絕不簡單地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
不惟GDP論英雄的發展思路讓人們看到了生態文明的進步,看到了“美麗中國”的希望。然而,獎懲機制的建立不是口號,在中國現有的國情下,需要切實體現在政策引導上,要體現在市場主體的盈虧得失上。
具體來看,就是要本著“誰污染、誰負責,多排放、多負擔,節能減排得收益、獲補償”的原則,積極推行激勵與約束并舉的節能減排新機制。
《行動計劃》提出,要分行業、分地區對水、電等資源類產品制定企業消耗定額。要建立企業“領跑者”制度,對能效、排污強度達到更高標準的先進企業給予鼓勵。在金融政策創新上,要完善綠色信貸和綠色證券政策,將企業環境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嚴格限制環境違法企業貸款和上市融資。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
綠色信貸是環保部、人民銀行、銀監會三部門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盲目擴張,于2007年7月30日聯合提出的一項全新的信貸政策,目的是通過金融杠桿來實現環保調控。
在實際操作中,綠色信貸旨在通過在金融信貸領域建立環境準入門檻,要求對限制和淘汰類新建項目,不得提供信貸支持;對于淘汰類項目,停止各類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發放的貸款,力爭從源頭上切斷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無序發展和盲目擴張的經濟命脈,有效地切斷嚴重違法者的資金鏈條,遏制其投資沖動,解決環境問題,并通過信貸發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據了解,受種種因素制約,目前,我國綠色信貸業務實施效果并不理想,金融杠桿的撬動作用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而且,在激勵政策的制定上,除了要做好綠色信貸這篇文章,還要多種方式拓寬投融資渠道,建立專項基金,使有限的資金更好地用在刀刃上,切實為綠色產業發展開綠燈。
為此,《行動計劃》提出,要深化節能環保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項目的信貸支持。探索排污權抵押融資模式,拓展節能環保設施融資、租賃業務。
特別是在理順價格機制方面,《行動計劃》要求中央財政統籌整合主要污染物減排等專項,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對重點區域按治理成效實施“以獎代補”;中央基本建設投資也要加大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從落實情況看,短期的杠桿效應已經顯現。財政部10月13日發文稱,中央財政將安排50億元資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具體包括京津冀蒙晉魯六個省份)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重點向治理任務重的河北省傾斜。
該項資金以“以獎代補”的方式,按上述地區預期污染物減排量、污染治理投入、PM2.5濃度下降比例三項因素分配。本年度結束后,中央財政將對上述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進行考核,根據實際考核結果再進行獎勵資金清算,突出績效導向作用。
提高違法成本
在環保部10月中旬通報的2013年環保專項行動進展中,有72家環境違法企業被掛牌督辦。其中不乏一重集團、山西大同煤礦等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公司。
從發現的問題看,大氣超標排放、污水處理數據丟失等問題依然占比很大。環保部門也在反思個中緣由。例如,此前,大氣除塵監測設備、污水處理監測裝備等由企業自行購置,為了節約成本,企業自然會選擇廉價產品,這就無法保障監測的效果,同時也為企業數據造假提供了便利。
據悉,目前已有很多省市開始試行由財政部門統一購置環保設備,以確保監測的時效性和實效性。這些都需要相關部門在金融政策上統一安排統籌。
可以看出,在節能減排新機制的探索上,還有許多舊習要破,還有許多新規要立。在政策引導上,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要綜合運用價格、稅收等政策性杠桿,調動企業節能環保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行動計劃》提出,根據脫硝成本,結合調整銷售電價,完善脫硝電價政策。現有火電機組采用新技術進行除塵設施改造的,要給予價格政策支持。實行階梯式電價。要按照合理補償成本、優質優價和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合理確定成品油價格,完善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成品油價格改革補貼政策。
除了正面引導,還需要對違法企業加大違法處罰力度,增加違法成本。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訂已提上日程。業內人士一直呼吁,要切實提高環境違法者的成本。在美國,企業違法排污時,每項違法行為罰金可達每天25萬美元,同時沒收企業因為違法所獲得的經濟收益,如果因為違法造成環境損害,還會有民事訴訟和公益訴訟追究賠償。而我國現行法律最高的處罰是針對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事故的,處罰為50萬元以下。為此,專家建議:處罰不設上限,按日計罰,并使違法處罰不僅能全部收回違法企業的不當得利,還能有震懾作用。同時,應在全社會推行環境損害賠償的理念。要借助司法力量,嚴懲主觀惡意的環境違法行為。
在約束政策上,《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加大排污費征收力度,做到應收盡收。適時提高排污收費標準,將揮發性有機物納入排污費征收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