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電工設備制造業高速成長。這一觀點可以從4個方面加以考量。
電工裝備制造業是優勢產業
電工設備制造業是我國裝備制造業當中的優勢產業。這可以從兩方面考察,即機械工業是我國工業的支柱產業,電工行業是機械工業的優勢行業。
2012年,機械工業主營收入18 萬億元,占全國工業比重為19.65%。機械工業的經濟總量已大體占到中國工業的20%,因此是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十一五”以來機械工業發展迅猛,在12年間機械工業主營收入增長了13倍,年均增速高達23%以上,成長性很好。
與此同時,電工行業是機械工業當中的優勢行業。2012年的數據表明,電工行業的主要經濟指標占到機械工業總量1/4。主要產品的生產量,無論是發電設備還是輸變電設備都在世界各國名列前茅。2012年,我國生產發電設備12693萬千瓦,水電2322萬千瓦,火電8100萬千瓦,變壓器 14.31億千伏安,這些數字在世界上都是非常高的。
電工行業之所以被稱之為我國機械工業中的優勢行業不但在于其總量占比大(約占25%),更重要的是在于與其它裝備制造業相比,其水平相對先進,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在我國機械工業各分行業中最小,自主創新能力最強,國產化水平最高。
在我國裝備制造業中,在主要為電力、冶金、石化三大領域服務的重大技術成套裝備中,電力裝備的技術水平最高、國產化率最高、市場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最強;不僅具有很強的生產能力,而且具有比其他裝備制造業更先進、完善的研發試驗條件。
我國電工設備行業已形成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格局,既有哈電、東電、西電公司這樣的大型央企,也有特變電工、白云電器這樣實力很強的民營企業;既有上市公司,也有外資企業。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已比較深入,內生發展動力已大為增強。
電工設備制造業發展迅速
近年來,我國電工設備制造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電工行業在12年內銷售增長超過16倍,利潤超過20倍,資產增長超過10倍。主要產品的產業規模已經位列世界前列,產品性能水平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目前,火電設備主力機組單機容量已由上世紀10萬、20萬千瓦升級為30萬千瓦及以上。在水電設備中,以三峽機組為代表的世界最大的混流式機組已完全實現國產化,機組效率已達世界通行先進水平,具備了與同行競爭的實力。
在二代改進型核電成套裝備領域,從目前能力看,國產化率已近80%。今年6月6日正式投入商業化運行的紅沿河1號機組的實際國產化率已達 75%,紅沿河3、4號等后續建設的機組國產化率都在75-80%左右。在AP1000三代核電成套裝備領域,三門1、2號和海陽1、2號設備由西屋公司總負責,設備國產化率在35-40%,但從國內企業目前基礎看,現在國產化能力不低于70%。
風電設備方面,近幾年雖然重復建設嚴重,但確實發展迅速。兆瓦級機組已大量生產并開始出口;每千瓦價格已由早期的7000-8000元降至現在4000元左右。國產海上風電設備已經問世并開始安裝。
電站鍛件生產條件已比較完善。一重、二重已新添了世界最高水平的1.5萬噸級的液壓機和操作機,冶煉、鑄錠、熱處理、粗加工等環節均已同步改造,在國家“04專項”大力支持下,已完成大型電站鍛件的全尺寸解剖和金相檢測。最代表技術難度的三代核電全套鍛件已研制成功。
輸變電設備制造業發展令人矚目
電工設備制造業的突出亮點是輸變電設備制造業。與發電設備相比,輸變電設備制造業是近十年來又一令國人自豪的亮點。
“十五”以來,在鞏固50萬伏輸變電設備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成果的基礎上,我國已經連續成功地跨過75萬和100萬伏兩個電壓等級,其升級速度之快令世界矚目。
以我為主、對外合作,我國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條百萬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線路成套設備,從2009年1月投運至今已安全運行4年多,標志著我國輸變電設備制造業已經入世界強國之列。
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研發設計和制造技術的自主創新,反哺了50萬伏設備的國產化進程,現在國產輸變電設備已在國內重點建設工程基本站穩了腳跟,并開始進入國際市場,大量出口。
直流輸電設備異軍突起。世界上第一條±80萬伏在我國建成投運,其設備國產化率已達到62%。在強大的設備國產化能力支撐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直流輸電電壓最高、輸電線路最多、輸電容量最大的國家。
我國已建成世界同行中的產能最大、水平先進、主輔配相對完整的交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制造體系,產品的性能價格比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不但支撐了國內的電網建設,而且已在快速進入國際市場。
輸變電設備行業不但已具有強大的生產能力,而且已經形成比較完備而先進的研發試驗體系,其中大電流開斷、高電壓絕緣和換流閥等試驗能力已在世界領先;從而初步具備了與世界輸變電設備制造強國同步發展的能力。
尤為可喜的是,在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大力支持下,輸變電設備的國產化已經開始由主機向高壓絕緣套管、出線裝置、直流場設備、優質冷軋取向矽鋼片等關鍵零部件和材料領域推進,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正在繼續穩步提高。
電工制造業繼續發展的思考
最后,我有幾點思考:
第一點,自主創新是強國之道。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大國,建設強國的基點必須建立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靠進口先進裝備是建設不了一個社會主義強國的。因此,振興裝備制造業必須成為國家意志,必須把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作為培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
無論是從全局利益還是從電力裝備制造業的現有基礎看,我們都應該對電力裝備的國產化給予充分信任和支持。需求是裝備制造業發展最可寶貴的資源。
第二點,團結造機是雙贏之路。我國30萬、60萬千瓦火電設備技術引進和消化首創了團結造機、團體開機之路。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工程中設備自主創新續寫了新時期團結造機和團結開機的新篇章,創造了一系列寶貴的新經驗,在我國電力裝備發展史上值得大書特書。
團結造機不但培育了一個生機勃勃的電力裝備制造業,而且使我國電力工業得到了價廉物美的國產設備的堅強支撐,使我國電力工業的裝機容量、電網規模也迅速攀上了世界各國之巔。
目前電工設備制造業正面臨嚴峻挑戰:生產能力過剩,需求明顯趨緩,成本逐年攀升,產品價格下滑,企業困難日深。近年來電工行業的發展速度已低于機械工業平均水平,長此以往,電工設備制造業將面臨危機。
裝備制造業的前途在于不斷投入以實現持續創新,利潤率劇烈下降必然導致電工行業前途暗淡,進而對電力建設的支撐將會日漸的減弱,最后危機電力行業。
希望電力行業體諒電工設備制造業的困難,對電工行業的過度競爭保持理性態度:一方面要力爭保持合理訂貨,另一方面不要過分壓價。一定要為設備制造企業留有合理利潤,使其保留自我積累和發展的可能,這樣才能保障它們能更長遠地為電力行業服務。
第三點,進一步提高核心競爭力當務之急。在主機基本實現國產化以后,關鍵零部件和材料國產化越來越急迫,希望電力企業以支持主機國產化的熱情, 繼續支持關鍵零部件和材料的國產化。當前尤為急迫的是電站鍛件、電站閥門、高壓絕緣套管、出線裝置、有載調壓開關、直流場設備、優質冷軋取向矽鋼片等。
提高研發設計能力是強化核心競爭力的又一重點。因此今后產需雙方需要在新產品和新工藝的研發上更加緊密合作。
第四點,與用戶攜手走向國際是必由之路。我國電工設備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生產能力,僅靠國內需求很難正常發揮。我國電工設備具有較強的國際比較優勢,我國生產的電工設備在發展中國家有很強競爭力。
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公司正在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在此過程中與國內電力設備制造業攜手合作不但有可能,而且會雙贏。
蔡惟慈,中國機械聯合會副會長
196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工業企業電氣化及自動化專業;1973年后從事機械工業行業管理工作,歷任機械部計劃司電工處處長、綜合處處長、司長、國家機械工業局總工程師;現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兼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機械工業咨詢專家組組長;長期從事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分析、發展戰略和規劃研究、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