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一個也不能少”,不再靠短期刺激措施拉動GDP增長
新華網北京7月24日電 據新京報報道,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先后主持召開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和經濟形勢專家企業負責人座談會,對當前經濟形勢進行研究和分析。
李克強在會議上表示,目前我國經濟運行平穩并處在合理區間,區間“上限”是防通脹,“下限”是穩增長、保就業。他提出,在目前經濟運行逼近合理區間“下限”的情況下,要統籌考慮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使三者做到相互促進。從今年三月上任至今,李克強及新一屆政府以一系列“組合拳”、通過多項政策推動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顯示出決策層不再以短期刺激措施拉動GDP增長,而是堅持改革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決心。
【把脈】
經濟仍處合理區間
經濟增長7%是底線;通脹率3.5%是上限
中國經濟增速在今年第一季度再度出現放緩態勢。日前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速為7.5%,已降至決策層今年年初所設定的經濟增速既定目標。
對此,李克強表示,總體上我國經濟運行平穩并處在合理區間,這一區間的“下限”和“上限”分別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即全年GDP增長7.5%,CPI控制在3.5%。
也就是說,今年經濟運行的“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范通貨膨脹。
為什么將“合理區間”的上下限定在這樣的范圍?李克強說,穩增長實際上就是要保就業。據權威部門測算,我國現階段要保就業,使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經濟增速就不能低于7.2%。
2008年四季度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曾一度造成我國大量農民工失業返鄉。當季我國GDP同比增幅大幅回落至6.8%,導致全年經濟增長回落至2002年以來的最低點。
根據人社部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春節前,有7000萬農民工返鄉,約占外出農民工總量的50%;春節后,這些返鄉農民工中,1100萬人仍處于尋找工作狀態。
李克強說,上述情況是一次被動的“壓力測試”,當GDP滑到7%以下時,就業確實出現了問題。經濟增長7%則是“底線”,要實現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今后幾年經濟年均增速至少要達到6.9%以上。所以跌破7%的“底線”是不允許的。
而將通脹率3.5%設為合理區間的“上限”,也顯示出決策層對物價問題的關切。李克強表示,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虛擬經濟的發展,近年來主要發達國家又實施超寬松貨幣政策,其影響會傳導到我國,預防通脹更顯得十分重要。
今年上半年我國CPI均值2.4%,遠低于“上限”3.5%。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報告預計,下半年仍將延續弱勢的宏觀經濟環境使得國內物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低,這也為下一步的宏觀調控創造了空間。
【第一拳:穩增長】
穩增長不靠短期刺激
沒有穩定的增長,調結構就沒有基礎和條件
李克強表示,由于目前我國經濟運行沒有越過設定的“下限”,更沒有觸動“底線”,所以當前政策的重點還是調結構、促改革,推動轉型升級。但調結構的前提是要穩增長,沒有穩定的增長,調結構就沒有基礎、沒有條件,沒有合理的空間。
和2009年時依靠大量信貸投放拉動經濟增長的政策思路不同的是,面對經濟的下行壓力,李克強提出,“穩增長”不能靠政府短期刺激,還是要更多發揮調結構、促改革對穩增長的促進作用,否則不僅不能持續,還會留下后遺癥。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政府從2008年末全面實施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經濟刺激政策,包括四萬億投資拉動內需計劃。在政府主導投資和天量信貸刺激的拉動下,我國率先走出危機陰霾,經濟迅速復蘇,但也出現了包括產能過剩、投資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結構性問題正是困擾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癥結所在。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建平表示,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和2009時不同,因此決策層采取不同政策來“穩增長”。
范建平表示,2009年時中國經濟從高位急劇下滑,是處于一種“危機狀態”,在那樣的背景下,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有其必要性。雖然后來在執行過程中有出現刺激過頭的狀況,但不能否認這些政策對拉動經濟快速回升的作用。
他表示:“目前并沒有出現‘危機’,應該心無旁騖把調結構、促改革放在政策最大著力點上。”
那么,下半年“穩增長”的措施將會有哪些?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為保證全年經濟增長率和就業等指標不滑出“下限”,政府已經并將繼續推出溫和的經濟刺激政策。在出口、消費和投資“三駕馬車”中,目前有政策空間、且最需要刺激的領域仍是投資。不過,今年的投資刺激政策將不會重復2009年時走的老路,而在項目審批、信貸條件方面有所調整。
連平表示,今年政府將有針對性地支持合理性投資需求,除了傳統的“鐵公基”,可能還有能源、航運等項目,而“信貸則將保持合理適度寬松,但是為了防風險,也不會太寬松”。
【第二拳:調結構】
投資方向方式大調整
把資金投到不會形成產能過剩的方面
李克強在講話中明確提出,投資的方向、方式、機制將出現明顯調整。
他在會上舉例說,鐵路投資不是沒有資金來源,只要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財政適當給予貼息保證鐵路投資收益比存款利息高一兩個點,就能夠大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他說,“關鍵是要把握好投向,投資主體要多元化,投資機制也要改革、要創新”。
在信貸政策方面,決策層也改變了此前“穩增長”措施中常用的加快項目審批、加快信貸投放的方式,按照有保有壓、有扶有控的原則,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及“三農”和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而對于產能過剩行業,要求嚴控新增信貸投放。
李克強說,把資金投在一些薄弱的基礎設施方面不會造成重復投資,不會形成產能過剩,且有利于調整結構,如鐵路及地下管網、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等節能環保設施。
而對于光伏產業,李克強在親自出面斡旋我國與歐盟光伏產品爭端、采取了包括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支持政策、鼓勵金融機構采取措施緩解光伏制造企業融資困難等一系列幫扶措施的同時,也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優做強,抑制產能盲目擴張。
同時,李克強還強調了在服務業和創新推動方面“調結構”的重要性。
他表示,我國服務業跟同等發展中國家水平差了十個百分點以上,現在說產能過剩其實是一些產品的生產能力過剩,而服務則是供給嚴重不足。“現在服務業發展還有不少政策限制,可以逐步調整放開”。
此前,政府一直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增值電信、醫療衛生等服務行業;在日前舉行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中方還表示,歡迎美國企業來華投資,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擴大各領域特別是服務業的開放。
在創新驅動方面,李克強談到,有機械行業的企業在液壓方面有突破,緩解了我國工程機械的瓶頸制約,這就是通過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實例。
他提出,政府還需要下大力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創新建設,抓緊建立一套衡量科技創新的指標,增強可衡量性,可操作性。
【第三拳:促改革】
理順要素配置方式
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
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就將“改革”放在重中之重。
“無論是穩增長,還是調結構,都要靠改革開放。”李克強說,這就是為什么本屆政府從開局起就從轉變職能入手,促進改革。
今年以來,以“簡政放權”為切入點的新一輪體制改革有序推進,體現出新一屆政府的改革決心與信心。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明確提出,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國務院部門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要減少三分之一以上。4月24日,國務院第一批取消71項行政審批事項;5月6日,再取消和下放61項行政審批事項;6月19日,第三批取消和下放32項行政審批事項。7月22日,第四批取消和下放了50項行政審批事項。
“所以我說紙上談兵不如下馬服務,不能什么事都跑到北京來批,批了也管不好。還是應在簡政放權的同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放權可以刺激市場活力,調動更多的社會資本從而發揮穩增長的作用。”李克強在講話中說。
他還提到,要通過改革把沉淀的資金激活起來,要研究出臺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措施,促進產能過剩行業的消化,抓好營改增改革試點,推動服務業發展等。
數據顯示,去年1月1日開始啟動的營改增試點已經取得成效。據新華網報道稱,目前開展試點的12個省市有超過100萬戶企業已被納入“營改增”試點,為納稅人直接減稅超過400億元。今年8月1日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還將推廣到全國范圍實施,預計全年將直接為納稅人減稅1200億元。
此外,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繼6月提出“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日前央行邁出利率市場化重要一步,放開貸款利率管制。雖然各家銀行目前仍“按兵不動”,均未調整對外公布的貸款利率,但分析普遍認為,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是為下一步逐步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做出準備。
對于上述改革措施,范建平表示,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就是要理順要素配置的方式。無論是簡政放權,還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都是為了讓市場配置各種要素的力量更大,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他預計在下半年,政府還將在其他一些要素的形成機制上繼續推進改革措施,包括土地、資源性產品及勞動力等方面。
【第四拳:城鎮化】
城鎮化要以人為核心
關鍵在于讓老百姓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除了行政及經濟領域的改革措施,“城鎮化”也是本屆政府的工作重點。和以往建樓造城的傳統改造模式不同,“新型城鎮化”強調以人為核心,實現從農業到非農業、從農村到城鎮、從農民到市民的轉換。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我國城鎮化率52.75%,但按戶籍人口計算僅為35%左右,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70%左右的水平更是有明顯差距。
“城鎮化是最大的內需潛力。”李克強提出,要把城鎮化作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重要抓手,發揮其促進投資和消費增長的重要作用。
長期以來,戶籍制度被認為是制約城鎮化發展的瓶頸。李克強在此次座談會上提到了農民工的戶口問題。他說:“農民工因為落不了戶就不敢買房,不敢購買大件耐用消費品,一旦解決了他們的戶口問題,消費就能刺激起來。”
6月26日,《國務院關于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中已明確提出戶籍制度改革方向: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也就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提出,依法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
此外,一些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的城鎮化措施已出臺。7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明確了今起5年內全國棚戶區改造目標:改造城市棚戶區、工礦棚戶區等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
這些措施在瑞穗證劵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看來,決策層已釋放了諸多積極信號,顯示新型城鎮化戰略將釋放更多潛力。他認為,只有在戶籍改革、土地流轉政策、財政體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務改革這四大重點改革上有所突破,才能與以往城鎮化過程區分開來,體現出新意。
范建平也表示,實現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關鍵在于讓老百姓、農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以往城鎮化過程中出現了“強征強拆”,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應該通過制度、規范來杜絕這種情況。“那樣的‘城鎮化’只能起到制造矛盾的作用,帶來的短期GDP增長寧可不要”,他說,“在制度明確之前,寧可慢一點,穩一點。”
“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就是要理順要素配置的方式。無論是簡政放權,還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都是為了讓市場配置各種要素的力量更大,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記者 沈瑋青)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建平
“只有在戶籍改革、土地流轉政策、財政體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務改革這四大重點改革上有所突破,才能與以往城鎮化過程區分開來,體現出新意。當前決策層已經就上述幾點釋放了諸多積極信號,顯示新型城鎮化戰略將釋放更多潛力。”
——瑞穗證劵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