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公布了對美國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反補貼初裁措施。此前商務部也已對美國及韓國多晶硅進行了反傾銷初裁。然而,據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多晶硅進口量仍與6月份以前的傾銷程度持平。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專家認為,進口多晶硅受“雙反”初裁結果影響有限,且通過加工貿易方式規避制裁的情況突出,多晶硅產品“雙反”的形勢依然嚴峻。
據最新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8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為5330噸,環比減少22.5%,均價小幅下滑至每千克18.75元,環比下降6.2%,同比下滑22.6%。
但硅業分會專家告訴上證報記者,8月份多晶硅進口量下滑并不代表國外傾銷形勢減弱,實際與商務部未出臺針對韓、美反傾銷初裁結果前的進口數量差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為1157噸,占比僅為21.7%。加工貿易等方式進口為4173噸,占比上升到78.3%。以美國為例,8月份進口中受監管的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只有9%,其他91%進口都采取加工貿易等方式規避征稅。
專家認為,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比例從初裁前的50%至60%上升到78.3%,意味著以加工貿易方式規避多晶硅“雙反”措施的行為已經試水階段進入擴大實施階段。
相比韓國及美國,受中歐光伏價格承諾談判影響,“雙反”大棒并未揮向歐盟多晶硅生產企業。8月份,來自德國的多晶硅產品高達2079噸,占到了總進口量的4成,且進口價格也達到了年內最低水平。
“進口量不減,進口均價還環比下跌了6.2%,國內多晶硅企業日子將更難過。”據專家透露,此前國內有十家左右多晶硅企業受對韓國及美國反傾銷初裁消息鼓舞,紛紛復產,均為虧本生產,負荷很低,只為在這一輪行業整合中搶占一席之地。然而進口多晶硅“雙反”效果不明顯,將令國內多晶硅企業虧損面繼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