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對于占地較廣的大型光伏電站而言,日照時間長且擁有大片廉價荒漠化土地的西部地區無疑是第一選擇。但是由于西部地區遠離負荷中心,因此部分地區光伏電站的棄光問題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而在東部地區發展光伏電站,雖然不愁并網,但稀缺的土地資源成為制約大型光伏電站發展繞不過去的坎。因此,業內普遍認為東部地區的光伏發展道路將以分布式光伏為主,大型光伏電站為輔。但中電投集團首創的“漁光互補”模式光伏電站的成功,使以江南水鄉為代表的東部發達地區大規模發展光伏電站成為可能。作為一種主要的清潔、綠色能源,是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未來能源的重要選擇之一。但是東部地區人口稠密、土地資源稀缺的現實,讓在東部地區大規模建設大型光伏電站成為難題。而“漁光互補”模式光伏電站的成功捅破了這一層“窗戶紙”。到底何為“漁光互補”光伏電站?記者了解到,所謂“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就是利用江南地區豐富的魚塘資源及蘆葦蕩灘來開發建設光伏發電項目,采用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的模式,并具有發展休閑旅游業的潛力。
中電投江蘇電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居亮告訴記者,作為全國首個“漁光互補”項目,項目一期投產并網后,全國已有多個地區的業內人士前來參觀交流,尤其是以江蘇省為代表的東部地區,“漁光互補”模式已被多家企業學習。
魏居亮表示,自中電投集團建設首個“漁光互補”項目之后,東部地區相繼建設并網多個“漁光互補”電站,成為東部地區建設光伏電站的重要選擇?梢哉f,“漁光互補”模式在江蘇已成規模。這種模式充分發揮土地效益,對全國土地綜合利用與新能源產業結合發展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建湖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倪世勇告訴記者,中電投的“漁光互補”項目成功之后,來建湖縣以及其它水資源豐富地區尋求類似合作的企業逐漸多了起來。目前,從建湖縣的角度而言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合作辦法——由政府出面對散養魚塘進行整合,政府負責確保魚塘承包者的利益,然后和符合條件的企業簽訂合同,并進行監督。這樣既滿足了清潔能源發展需要,又改變了一家一戶一塘口原有的小農經濟養殖模式,實現了規;B殖。同時轉變了傳統的漁業管理方式,初步實現了工廠化、精細化管理,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