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轉型,成為企業怎么都逃不開的宿命。數字經濟以前的社會,再也回不去了,而如果我們還用舊有的方式做事,就是危險的。
轉型,成為企業怎么都逃不開的宿命。
數字經濟以前的社會,再也回不去了,而如果我們還用舊有的方式做事,就是危險的。
做線下餐飲的,一場疫情讓曾經滿滿當當的顧客,無處可尋;做消費品的,當流量紅利退去,企業陷入“裸泳者”的窘境;做供應鏈的,全國十幾個工廠,追求整體數字化協同,降低庫存周轉期,簡直是癡人說夢。
你不做,競爭對手做了,活下去的就是它。
“倒逼”這兩個字的力量,就是數字化生存的意義。我們來看看它的魔力——逆境之下,進擊不止。
盡管現實百般磨難,但“做到10倍好,比提升10%更容易”,依舊在發生。突破重重阻礙的企業,究竟做對了什么?
而又有多少企業在“偽數字化”的行為中,扼殺了企業的生命力?
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在招聘求職賽道,競爭進入了白熱化。智聯招聘、前程無憂、boss直聘等老牌企業在盡力搶用戶,還有主打社交的脈脈、領英,以及百姓網、趕集網也積累起了眾多用戶,甚至最近掀起了一陣上快手“直播招聘”的熱潮。各個平臺都想在整體招聘大盤的廝殺中,爭得一席之地。
然而,有這樣一家公司,主打求職(1號職場)與招聘(1號直聘),在不到一年時間已積累近千萬求職用戶,其服務的企業用戶已經覆蓋了互聯網、文化教育、電子、制造、零售、餐飲等諸多行業。
它定位于大數據驅動的職業規劃服務平臺。在今年5月份完成了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這家公司叫上海小磚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請記住這家獨特的企業。
為什么當行業供給側已經如此飽和、老牌強者環伺的情況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還能殺出重圍?
再來看另一個故事。
疫情三年,餐飲行業的艱難不勝枚舉,各路商家都在懷念疫情前餐廳沸騰的場景,壓力陡增。
然而, 有一家中餐連鎖品牌在負重前行中,一個月內新會員暴增50萬,付費會員卡直接多賣了3萬張!
當大多數企業后知后覺地討論著私域要不要做,怎么做的時候,指數級的增長已然發生。這家企業就是老鄉雞。
在集團的會員運營戰略中,這家其貌不揚的中餐館,用一個id連接顧客的一切體驗、服務、消費,面向多平臺,不斷迭代整合,基于“公域、私域共生體”,輕松玩轉會員運營。
“品牌-轉化”實現了閉環與循環,無數家企業每天都期待的事情,它做到了!為什么?
答案是,有效數字化。
在具體討論這兩家企業的舉措前,我們先來探討一下,究竟什么是有效數字化?對于企業而言,顯然是能夠產生經濟效益的數字化才是有效的數字化,它考核的應該是ROI。
那么從大量數字化企業的真實案例來看,有效的數字化總體上有以下幾個特征:
1. 告別單一,走向全域
當我們提到全域、全渠道時,我相信,肯定有人在想,多一個分發渠道,增加一個運營動作而已;蛘哌有人覺得,我能把一個渠道運營好就很不容易了,談何走向全域。
事實上,全域代表的是一種有效的資源利用,既不等于鋪攤子,也不等于算數疊加。
看看這位經營多年的業內服務商怎么說:
“支付寶和微信都通過小程序讓商家有了運營陣地,抖音很適合賣商品和優惠券,美團和餓了么上擁有公域外賣流量。每個平臺都有優勢,企業需衡量,集中資源發力最高效的渠道。”
企業具體該怎么做,如何平衡,得看自身有什么樣的基因。
它要求一方面要理清渠道之間復雜的關系,另一方面還要給用戶提供更連貫的用戶體驗。做得好不好,取決于你如何認識你的平臺,更在于你如何給自己出題和解題。
2. 用跑馬拉松的態度做數字化
有效數字化,不是一個效率工具、競爭工具,也不是疫情之下的權宜之計,而是一種面向未來的生命力。
如果沒有打五年、十年硬仗的準備,如果沒有長期的布局考量,如果過程中有任何飄忽不定,帶來的就不是曲線上揚,而是短期的抖動。
數字化不是一場豪賭,而是企業堅定不移的實踐。
我們常?吹酱蠊驹蚁轮亟鹑プ鰯底只,并取得傲人戰績;蛘咭粋本不太強的公司,憑借新平臺、新渠道,一夜爆火,仿佛誰都可以復制這種成功。
真正實現數字化的公司,應該是漸進的,從一個階段性勝利,到另一個階段性勝利,在每一個閉環中解決問題,是長期主義者的勝利。
3. 新業態的催化劑
短期看數字化,是生存問題,升級了老業務。而長期看數字化,必須要看是否有了新的業務出口。
這一點上,越是傳統的東西,越是大有可為。
2021年,考古盲盒破圈以后,河南博物院上線支付寶小程序,并推出《一起考古吧》互動產品,把多款河南博物院館藏文物搬到了支付寶地下室。
通過數字化形式模擬考古現場,用戶可以在探方里進行寶物探索,并且用洛陽鏟、毛刷等常用工具進行寶物挖掘,還可以保存圖片分享出去。
這就是數字化經濟強大的帶動能力。
4. 讓創新型組織落地生根
對于企業來說,數字化是手段,創新發展才是目的。而企業的創新力,終要落在組織上。
有效數字化,在打通了數字化轉型的價值鏈以后,一定會形成一個創新型組織。
我們舉一個例子,頻頻打造爆款的瑞幸本質上是一家數據公司,而賣了超過一億杯的瑞幸竟然是大數據算出來的。
這是自其誕生之日起就奠定的數字化基因,更是背后組織、流程、研發、用戶洞察與體驗一整套組織的完美自洽。
上面幾個特點,是絕大多數企業和商家很難做到位的。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曾經總結過一些制造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失敗的“樣本”。
“很多時候制造業在做數字化,員工覺得這是IT部門,信息化部門,自動化部門的事兒,和我沒什么關系。”
沒有一線員工的參與,數字化怎么能做起來呢?首先在企業的文化和氛圍上就存在一種固有的阻礙。
同時,企業也的確是在進行數字化,上了ERP、MES等各種各樣的系統,但是系統是割裂的。“本來想做數字化,結果造成了千島湖。”缺乏整體的戰略意識,對效率的提升沒有任何益處。“數字化最后會造成更多的千島湖。”
我們再來看一個大型企業轉型失敗的例子,家樂福中國在轉型中迷茫掙扎后的敗北。
2019年蘇寧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引起零售行業的震蕩。
這背后正是家樂福數字化轉型的挫敗。2015年家樂福為了應對電商的沖擊,開始上線網上商城,之后又嘗試接入美團外賣,以及布局便利店業務。但是在謀求轉型的強烈意識下,最終還是力所不逮。
在此過程中,家樂福一直在追趕、模仿,外部環境促使它一直在改變,但是從根本上來講,并沒有通盤考慮,徹底改變整個零售的業務邏輯。要知道,不管是供應鏈還是支付、導購、營銷,每一步數字化轉型,水都很深。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有的企業希望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來提升業績,但是陷入了技術的盲目追求中,忽視了自身業務的特點和行業發展規律,好高騖遠,大力砸錢建設技術團隊、研發團隊,重金招聘高科技人才。在錯誤的道路上,樂此不疲。
反而是錢花了,事兒沒辦成,虧得一踏糊涂。
當然更多的企業,本質上處于不敢轉型,畏首畏尾的階段,“害怕花錢,但是更怕花的錢、付出的人力、精力不值得。”一位營收在一千萬左右的企業老板如是說。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79%的中小企業仍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初步探索階段,12%企業處于應用踐行階段,達到深度應用階段的僅占9%。
那么,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重要的一點是,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
忘記企業的繁榮才是目的。在每一個數字化的決策中,你真的搞清楚了嗎?為什么決策做這個?目的是什么?為了實現什么?在驗證什么?
這些問題,數字化的工具、系統、平臺本身并不能自己定義,是需要人、需要團隊來判斷和決策的。
當我們把轉型當作目的,當作終點,反而陷入了失敗的泥淖,仿佛在內力不足的情況下修煉七傷拳,只能是先傷己再傷敵,得不償失。
具體而言,失敗的轉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僅僅把數字化看作是一個項目而非長期戰略
有些時候,企業越著急越想快,越是急于擺脫現狀,失敗的幾率反而可能更大。
2. 只會買流量,或者有流量無轉化
過去幾年,伴隨著互聯網各個平臺崛起的流量紅利,成為不少企業增長的利器;诖,大家的普遍認知就是數字化少不了簡單粗暴地買量。
而現在我們已經能看到,熱衷于買量的”完美日記們”,是如何被流量所反噬的。
3. 忽視數字化的創新型組織
數字化轉型項目失敗或停滯不前,幾乎總逃不開組織問題和文化問題。在相關報告中,組織計劃不周全、目標不一致以及戰略不明確是企業轉型受挫的主要原因。
4. 公司底層缺乏認識、思維上的再造與創新
“最大的阻礙來自于老板”,一位佛山的中小型制造廠商的業務負責人無奈說道。一號位認知上的猶豫踟躕,直接帶來生產效率的停滯不前。
很多企業管理者、創始人在上一個紅利時代待久了,口頭上喊數字化,但是具體決策中,依舊無法將新的生產要素運用到生產中,依舊延續上一個十年的作風,我行我素。
所以,“認知創新”比“技術創新”還要難。沒有認知創新,就不會有大大超出競爭對手的時代卓越企業。
一家做傳感器的公司,多品類,訂單特別小。
有一天,這個企業突然發現自己增長不下去了,因為超越了管理的極限。它對客戶承諾多少天的交期,但是一直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做到,因為有的時候客戶也不那么較真。但是它發現員工每天都在工廠里加班,效率非常低。
這種管理上的“黑箱"現象其實非常普遍,確定性的輸入,反而帶來了不確定性的輸出。
如何打破這個黑箱?這需要數字化硬件,比如安裝電子掃描槍,把原來圖紙移到電子白板上,進行一些工藝路線的改變。于是產能一下子就上來了。
這樣的降本增效,的確讓一家企業的發展脈絡發生了質變。毫不夸張地說,當下每一個數字化決策,關乎企業的生死。
放在更大的環境下,這是普通人、普通企業目所能及的,見證快速變革的落地。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這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推動,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全球領先,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便捷的5G網絡、云端設施,以及各式各樣的應用加速推進。
然而與此同時,各地疫情反復,國際國內環境等各種因素影響,當前的商業環境下,不確定性已經成為主題,企業承受著空前的壓力。
在與一位500強企業高管交流時,對方說,過去就是做項目,有想法就立馬推進,做出成績就算賺到了。而現在,必須思前想后,考慮風險,對決策的確定性要求極高。這對數字化轉型帶來了進一步的挑戰。
一開始提到數字化,許多人會覺得就是業務線上化,我們講OA,講ERP、MES、APP、小程序,把線上的流程搬到線上。這么多企業都在做,但為什么收效甚微呢?
任何不重構流程、數據驅動、輔助決策的線上化,都是過家家。
數據作為一種要素,成為數字經濟中能夠產生復利的核心資產。從收集數據、到分析數據,最終采取行動,實現增長閉環。直到今天,網飛通過分析用戶行為而制作爆款美劇的案例,依舊聽來很經典且罕見,實現了“以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大限度的成長。”
如何提升數據的價值,讓數據與決策之間形成邏輯閉環呢?答案是愈發精細化的增長,數據本身沒有價值,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價值。
你的價值主張是什么?如何通過服務承接用戶?如何精準拿捏用戶,讓其使用你的產品?
只有真正深入到真實的業務場景中,從全流程、全場景的用戶體驗角度來設計業務的流轉,才能破除急功近利的營銷怪圈。
有太多企業,在盲目的速度追趕中,忽視了用戶的真正需求,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哈佛商業評論》曾經報道過關于增長停滯的一項重大發現。經典品牌李維斯1995年銷量達到歷史最高,實現了70億美元的收入。但從1996年開始銷量急劇下滑。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潛在競爭對手嗎?但研究表明,真正的原因是公司長時間疏于監測用戶滿意度,也沒有積極地去發現用戶不滿的早期跡象。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太晚。
在當下這種不確定性增強,企業急于求變的當下,這樣的經典案例是一則長久的警鐘。你的用戶是不是只是為了領優惠券?用戶在薅完羊毛之后,會不會立馬跑去別家?這值得當下每一個企業深思。
所以,當前數字化的本質是,基于用戶價值去構建一整套新的戰術體系。
當然,這其中不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還有各種SaaS企業,提供“拎包入住”的技術服務。除此之外,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實力不足,還需要不同的工具,乃至平臺的陣地加持和幫扶,比如官方的激勵、合作、共創等這樣的一攬子工程。
如何實現有效數字化?未來的數字化世界,一定是一個協同網絡世界,會出現一個個小型的組織。這些群體,在數據打通,智能賦能的情況下,必定會出現一種復雜的,生態的智慧涌現。
那么,作為生態中的角色,各自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一、企業自己如何發力?
1. 找到新的渠道
數字化的渠道投放,正從粗放式的全渠道投放,走向精細化的流量運營。要讓合適的內容以合適的渠道在合適的時間觸達到對應的用戶,減少浪費、提高ROI,那就需要依托數據對各渠道進行精細化的分析和運營。
對于出新不斷的公域,品牌商需要快速做出反應,找到各平臺的增長點,進行精細化運營,譬如快手對下沉市場的影響力,抖音對商品賣貨的補貼等等。
比如支付寶也在做私域,和錢“打交道”的場景可以讓商戶精準地畫出人群畫像,再根據人群特征來完成運營。
前文提到的老鄉雞,正是在支付寶小程序上實現了逆勢增長的業績。
2. 與平臺一起共創
作為商家,如果考慮的僅僅是享受平臺的紅利,那當然是遠遠不夠的,至少還應思考如何與平臺一起成長、共創新的局面。
那么商家有哪些切入點呢?
其一,大型平臺方已經開始打通其自有的公域陣地支持商家私域。例如,過去一段時間動作比較頻繁的支付寶,一方面,把部分核心公域陣地和“五福”IP等流量開放給商家,為私域導流;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些公域輔助私域的產品,如支付寶的繁星計劃2.0,以提升商家運營效果和用戶體驗。
其二,企業可以主動出擊,在數據技術服務商的支持下完成線下、自有私域等一方渠道的打通和運營,首先破除部門墻和技術墻。過去的實踐表明,這一部分數據已經能很大程度地激活增長,降本增效。
比如酒旅企業華住,在2019年就上線了支付寶小程序作為其私域陣地之一,用戶能在小程序和IoT設備自助訂房、信用免押、開發票等,此后華住將自有的會員體系“華住會”與支付寶會員進行體系互通。
去年華住的線上新增會員中有近一半來自支付寶。今年一季度,華住中國的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已恢復至同期疫情前的74.3%。
而主打招聘的“1號系”,即1號職場和1號直聘,它們是求職和招聘平臺,但與此同時卻長在了平臺上。自成立之初,1號職場即all in 支付寶生態,1號直聘依靠釘釘平臺,在這兩個平臺上實現了差異化的競爭格局。
一方面支付寶10億的用戶規模,能與1號直聘主要服務的中小微企業主聯系起來;另一方面,支付寶金融級的安全心智,認證體系、職業信用體系,有助于保障1號職場要構建的安全、純凈的求職平臺。此外,支付寶開放的公域流量以及豐富的商家生態,更有利于1號職場作為新品牌的快速成長。
這樣的案例,讓我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3. 明確價值主張
對處于數字化經營初級階段的企業來說,最首要的是解決當下問題,不能一上來就搞系統,搞大規模投入,那相當于用大炮打蚊子。用可衡量的方式去記錄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好感、測試的數據,這些才決定數字化的生死。
茶飲行業的他山集COO趙亮對此深有體會,他說“哪些渠道值得深耕,都需要數字化工具體現出來。如果你不能管理好這些渠道,按時發貨,保持好評,慢慢這些渠道也會萎縮。”并且,一定要做好客戶生命周期管理,將用戶吃透。比如,在一個客戶喝茶的不同階段提供水、茶包、散茶等不同產品。
每一個忠誠客戶比新客戶貢獻給你的純利要高很多倍。
二、支付寶開放的生態助力商家找到新的增長點
除了商家自身的努力之外,數字化需要先投入,再共生,找到一個好的生態非常重要。商家數字化一定是需要幫手的,平臺不能管太多,但也不能完全不管,而且要管到位,基于對商家需求的真實洞察來出力,關鍵時刻再推一把。而支付寶就是一個平臺幫助商家數字化的樣板。
1. 公域輔助私域的流量分發模式
中小企業活不好,平臺更著急。所以我們看到平臺都在積極地推出各種幫扶、流量支持計劃等等。而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平臺羊毛,可薅盡薅,把平臺的“公域流量”導到我們的“私域”里。
支付寶的經典IP活動集五福,到今年虎年,已經進行到了第七年。這次,支付寶把超過10億的公域流量開放給了商家。
叮咚買菜以?槔纥c吸引新用戶,并培養用戶訪問叮咚買菜小程序的習慣。五福期間,用戶進入叮咚買菜支付寶小程序,就能得到品牌發放的?。
根據官方披露,整個福卡活動,叮咚買菜發放了300萬張?ǎ瑤佣_速I菜小程序訪問量同比增長了幾十倍,將支付寶的五福用戶轉化為自己的小程序用戶,實現了從平臺公域拉新。
此外,支付寶擁有眾多頻道頁,通過支付寶搜索、首頁推薦、通用場景及其它業務場景等公域渠道,能夠為小程序帶來可觀流量。在流量越來越貴的情況下,支付寶對公域流量的運營能很好地幫商家控制獲客成本。
2.串聯起B、C兩端需求的產品開放邏輯
螞蟻集團副總裁、支付寶生態發展事業部總經理何勇明在接受采訪時說,支付寶的開放生態會非常堅定地聚焦在助力商家的自主經營。他認為,數字化進入深水區,需要“長跑選手”。
為了幫商家做好精細化用戶運營,支付寶發布商家數字化自運營模型:C-care。
C-care模型是商家在支付寶上做精細化用戶運營的整體方案,它以用戶價值為中心(C),從擴大用戶規模(C)、促進用戶活躍(A)、激發用戶潛在價值(R)和提升經營效率(E)4個維度入手,幫助商家解決獲客、轉化、復購到用戶沉淀的問題。
18年前,支付寶為了解決交易信任而誕生,今天已經從一個支付工具變成了一個開放平臺,平臺幫助商家駛入數字化的深水區——我們看到了這段路的意義,以及其中的艱辛和挑戰。
創新理論鼻祖熊彼特說,“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創新。”
幸運的是,企業數字化的征途上,又多了一份這樣的創新助力。
數字經濟以前的社會,再也回不去了,而如果我們還用舊有的方式做事,就是危險的。
做線下餐飲的,一場疫情讓曾經滿滿當當的顧客,無處可尋;做消費品的,當流量紅利退去,企業陷入“裸泳者”的窘境;做供應鏈的,全國十幾個工廠,追求整體數字化協同,降低庫存周轉期,簡直是癡人說夢。
你不做,競爭對手做了,活下去的就是它。
“倒逼”這兩個字的力量,就是數字化生存的意義。我們來看看它的魔力——逆境之下,進擊不止。
盡管現實百般磨難,但“做到10倍好,比提升10%更容易”,依舊在發生。突破重重阻礙的企業,究竟做對了什么?
而又有多少企業在“偽數字化”的行為中,扼殺了企業的生命力?
都2022年了,為什么還在強調數字化?
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在招聘求職賽道,競爭進入了白熱化。智聯招聘、前程無憂、boss直聘等老牌企業在盡力搶用戶,還有主打社交的脈脈、領英,以及百姓網、趕集網也積累起了眾多用戶,甚至最近掀起了一陣上快手“直播招聘”的熱潮。各個平臺都想在整體招聘大盤的廝殺中,爭得一席之地。
然而,有這樣一家公司,主打求職(1號職場)與招聘(1號直聘),在不到一年時間已積累近千萬求職用戶,其服務的企業用戶已經覆蓋了互聯網、文化教育、電子、制造、零售、餐飲等諸多行業。
它定位于大數據驅動的職業規劃服務平臺。在今年5月份完成了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這家公司叫上海小磚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請記住這家獨特的企業。
為什么當行業供給側已經如此飽和、老牌強者環伺的情況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還能殺出重圍?
再來看另一個故事。
疫情三年,餐飲行業的艱難不勝枚舉,各路商家都在懷念疫情前餐廳沸騰的場景,壓力陡增。
然而, 有一家中餐連鎖品牌在負重前行中,一個月內新會員暴增50萬,付費會員卡直接多賣了3萬張!
當大多數企業后知后覺地討論著私域要不要做,怎么做的時候,指數級的增長已然發生。這家企業就是老鄉雞。
在集團的會員運營戰略中,這家其貌不揚的中餐館,用一個id連接顧客的一切體驗、服務、消費,面向多平臺,不斷迭代整合,基于“公域、私域共生體”,輕松玩轉會員運營。
“品牌-轉化”實現了閉環與循環,無數家企業每天都期待的事情,它做到了!為什么?
答案是,有效數字化。
在具體討論這兩家企業的舉措前,我們先來探討一下,究竟什么是有效數字化?對于企業而言,顯然是能夠產生經濟效益的數字化才是有效的數字化,它考核的應該是ROI。
那么從大量數字化企業的真實案例來看,有效的數字化總體上有以下幾個特征:
1. 告別單一,走向全域
當我們提到全域、全渠道時,我相信,肯定有人在想,多一個分發渠道,增加一個運營動作而已;蛘哌有人覺得,我能把一個渠道運營好就很不容易了,談何走向全域。
事實上,全域代表的是一種有效的資源利用,既不等于鋪攤子,也不等于算數疊加。
看看這位經營多年的業內服務商怎么說:
“支付寶和微信都通過小程序讓商家有了運營陣地,抖音很適合賣商品和優惠券,美團和餓了么上擁有公域外賣流量。每個平臺都有優勢,企業需衡量,集中資源發力最高效的渠道。”
企業具體該怎么做,如何平衡,得看自身有什么樣的基因。
它要求一方面要理清渠道之間復雜的關系,另一方面還要給用戶提供更連貫的用戶體驗。做得好不好,取決于你如何認識你的平臺,更在于你如何給自己出題和解題。
2. 用跑馬拉松的態度做數字化
有效數字化,不是一個效率工具、競爭工具,也不是疫情之下的權宜之計,而是一種面向未來的生命力。
如果沒有打五年、十年硬仗的準備,如果沒有長期的布局考量,如果過程中有任何飄忽不定,帶來的就不是曲線上揚,而是短期的抖動。
數字化不是一場豪賭,而是企業堅定不移的實踐。
我們常?吹酱蠊驹蚁轮亟鹑プ鰯底只,并取得傲人戰績;蛘咭粋本不太強的公司,憑借新平臺、新渠道,一夜爆火,仿佛誰都可以復制這種成功。
真正實現數字化的公司,應該是漸進的,從一個階段性勝利,到另一個階段性勝利,在每一個閉環中解決問題,是長期主義者的勝利。
3. 新業態的催化劑
短期看數字化,是生存問題,升級了老業務。而長期看數字化,必須要看是否有了新的業務出口。
這一點上,越是傳統的東西,越是大有可為。
2021年,考古盲盒破圈以后,河南博物院上線支付寶小程序,并推出《一起考古吧》互動產品,把多款河南博物院館藏文物搬到了支付寶地下室。
通過數字化形式模擬考古現場,用戶可以在探方里進行寶物探索,并且用洛陽鏟、毛刷等常用工具進行寶物挖掘,還可以保存圖片分享出去。
這就是數字化經濟強大的帶動能力。
4. 讓創新型組織落地生根
對于企業來說,數字化是手段,創新發展才是目的。而企業的創新力,終要落在組織上。
有效數字化,在打通了數字化轉型的價值鏈以后,一定會形成一個創新型組織。
我們舉一個例子,頻頻打造爆款的瑞幸本質上是一家數據公司,而賣了超過一億杯的瑞幸竟然是大數據算出來的。
這是自其誕生之日起就奠定的數字化基因,更是背后組織、流程、研發、用戶洞察與體驗一整套組織的完美自洽。
為什么大多數企業依舊陷于“偽數字化”?
上面幾個特點,是絕大多數企業和商家很難做到位的。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曾經總結過一些制造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失敗的“樣本”。
“很多時候制造業在做數字化,員工覺得這是IT部門,信息化部門,自動化部門的事兒,和我沒什么關系。”
沒有一線員工的參與,數字化怎么能做起來呢?首先在企業的文化和氛圍上就存在一種固有的阻礙。
同時,企業也的確是在進行數字化,上了ERP、MES等各種各樣的系統,但是系統是割裂的。“本來想做數字化,結果造成了千島湖。”缺乏整體的戰略意識,對效率的提升沒有任何益處。“數字化最后會造成更多的千島湖。”
我們再來看一個大型企業轉型失敗的例子,家樂福中國在轉型中迷茫掙扎后的敗北。
2019年蘇寧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引起零售行業的震蕩。
這背后正是家樂福數字化轉型的挫敗。2015年家樂福為了應對電商的沖擊,開始上線網上商城,之后又嘗試接入美團外賣,以及布局便利店業務。但是在謀求轉型的強烈意識下,最終還是力所不逮。
在此過程中,家樂福一直在追趕、模仿,外部環境促使它一直在改變,但是從根本上來講,并沒有通盤考慮,徹底改變整個零售的業務邏輯。要知道,不管是供應鏈還是支付、導購、營銷,每一步數字化轉型,水都很深。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有的企業希望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來提升業績,但是陷入了技術的盲目追求中,忽視了自身業務的特點和行業發展規律,好高騖遠,大力砸錢建設技術團隊、研發團隊,重金招聘高科技人才。在錯誤的道路上,樂此不疲。
反而是錢花了,事兒沒辦成,虧得一踏糊涂。
當然更多的企業,本質上處于不敢轉型,畏首畏尾的階段,“害怕花錢,但是更怕花的錢、付出的人力、精力不值得。”一位營收在一千萬左右的企業老板如是說。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79%的中小企業仍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初步探索階段,12%企業處于應用踐行階段,達到深度應用階段的僅占9%。
那么,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重要的一點是,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
忘記企業的繁榮才是目的。在每一個數字化的決策中,你真的搞清楚了嗎?為什么決策做這個?目的是什么?為了實現什么?在驗證什么?
這些問題,數字化的工具、系統、平臺本身并不能自己定義,是需要人、需要團隊來判斷和決策的。
當我們把轉型當作目的,當作終點,反而陷入了失敗的泥淖,仿佛在內力不足的情況下修煉七傷拳,只能是先傷己再傷敵,得不償失。
具體而言,失敗的轉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僅僅把數字化看作是一個項目而非長期戰略
有些時候,企業越著急越想快,越是急于擺脫現狀,失敗的幾率反而可能更大。
2. 只會買流量,或者有流量無轉化
過去幾年,伴隨著互聯網各個平臺崛起的流量紅利,成為不少企業增長的利器;诖,大家的普遍認知就是數字化少不了簡單粗暴地買量。
而現在我們已經能看到,熱衷于買量的”完美日記們”,是如何被流量所反噬的。
3. 忽視數字化的創新型組織
數字化轉型項目失敗或停滯不前,幾乎總逃不開組織問題和文化問題。在相關報告中,組織計劃不周全、目標不一致以及戰略不明確是企業轉型受挫的主要原因。
4. 公司底層缺乏認識、思維上的再造與創新
“最大的阻礙來自于老板”,一位佛山的中小型制造廠商的業務負責人無奈說道。一號位認知上的猶豫踟躕,直接帶來生產效率的停滯不前。
很多企業管理者、創始人在上一個紅利時代待久了,口頭上喊數字化,但是具體決策中,依舊無法將新的生產要素運用到生產中,依舊延續上一個十年的作風,我行我素。
所以,“認知創新”比“技術創新”還要難。沒有認知創新,就不會有大大超出競爭對手的時代卓越企業。
數字化的決策有多重要?
一家做傳感器的公司,多品類,訂單特別小。
有一天,這個企業突然發現自己增長不下去了,因為超越了管理的極限。它對客戶承諾多少天的交期,但是一直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做到,因為有的時候客戶也不那么較真。但是它發現員工每天都在工廠里加班,效率非常低。
這種管理上的“黑箱"現象其實非常普遍,確定性的輸入,反而帶來了不確定性的輸出。
如何打破這個黑箱?這需要數字化硬件,比如安裝電子掃描槍,把原來圖紙移到電子白板上,進行一些工藝路線的改變。于是產能一下子就上來了。
這樣的降本增效,的確讓一家企業的發展脈絡發生了質變。毫不夸張地說,當下每一個數字化決策,關乎企業的生死。
放在更大的環境下,這是普通人、普通企業目所能及的,見證快速變革的落地。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這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推動,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全球領先,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便捷的5G網絡、云端設施,以及各式各樣的應用加速推進。
然而與此同時,各地疫情反復,國際國內環境等各種因素影響,當前的商業環境下,不確定性已經成為主題,企業承受著空前的壓力。
在與一位500強企業高管交流時,對方說,過去就是做項目,有想法就立馬推進,做出成績就算賺到了。而現在,必須思前想后,考慮風險,對決策的確定性要求極高。這對數字化轉型帶來了進一步的挑戰。
一開始提到數字化,許多人會覺得就是業務線上化,我們講OA,講ERP、MES、APP、小程序,把線上的流程搬到線上。這么多企業都在做,但為什么收效甚微呢?
任何不重構流程、數據驅動、輔助決策的線上化,都是過家家。
數據作為一種要素,成為數字經濟中能夠產生復利的核心資產。從收集數據、到分析數據,最終采取行動,實現增長閉環。直到今天,網飛通過分析用戶行為而制作爆款美劇的案例,依舊聽來很經典且罕見,實現了“以有限的資源獲得最大限度的成長。”
如何提升數據的價值,讓數據與決策之間形成邏輯閉環呢?答案是愈發精細化的增長,數據本身沒有價值,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價值。
你的價值主張是什么?如何通過服務承接用戶?如何精準拿捏用戶,讓其使用你的產品?
只有真正深入到真實的業務場景中,從全流程、全場景的用戶體驗角度來設計業務的流轉,才能破除急功近利的營銷怪圈。
有太多企業,在盲目的速度追趕中,忽視了用戶的真正需求,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哈佛商業評論》曾經報道過關于增長停滯的一項重大發現。經典品牌李維斯1995年銷量達到歷史最高,實現了70億美元的收入。但從1996年開始銷量急劇下滑。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潛在競爭對手嗎?但研究表明,真正的原因是公司長時間疏于監測用戶滿意度,也沒有積極地去發現用戶不滿的早期跡象。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太晚。
在當下這種不確定性增強,企業急于求變的當下,這樣的經典案例是一則長久的警鐘。你的用戶是不是只是為了領優惠券?用戶在薅完羊毛之后,會不會立馬跑去別家?這值得當下每一個企業深思。
所以,當前數字化的本質是,基于用戶價值去構建一整套新的戰術體系。
當然,這其中不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還有各種SaaS企業,提供“拎包入住”的技術服務。除此之外,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實力不足,還需要不同的工具,乃至平臺的陣地加持和幫扶,比如官方的激勵、合作、共創等這樣的一攬子工程。
怎么才能實現有效數字化?
如何實現有效數字化?未來的數字化世界,一定是一個協同網絡世界,會出現一個個小型的組織。這些群體,在數據打通,智能賦能的情況下,必定會出現一種復雜的,生態的智慧涌現。
那么,作為生態中的角色,各自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一、企業自己如何發力?
1. 找到新的渠道
數字化的渠道投放,正從粗放式的全渠道投放,走向精細化的流量運營。要讓合適的內容以合適的渠道在合適的時間觸達到對應的用戶,減少浪費、提高ROI,那就需要依托數據對各渠道進行精細化的分析和運營。
對于出新不斷的公域,品牌商需要快速做出反應,找到各平臺的增長點,進行精細化運營,譬如快手對下沉市場的影響力,抖音對商品賣貨的補貼等等。
比如支付寶也在做私域,和錢“打交道”的場景可以讓商戶精準地畫出人群畫像,再根據人群特征來完成運營。
前文提到的老鄉雞,正是在支付寶小程序上實現了逆勢增長的業績。
2. 與平臺一起共創
作為商家,如果考慮的僅僅是享受平臺的紅利,那當然是遠遠不夠的,至少還應思考如何與平臺一起成長、共創新的局面。
那么商家有哪些切入點呢?
其一,大型平臺方已經開始打通其自有的公域陣地支持商家私域。例如,過去一段時間動作比較頻繁的支付寶,一方面,把部分核心公域陣地和“五福”IP等流量開放給商家,為私域導流;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些公域輔助私域的產品,如支付寶的繁星計劃2.0,以提升商家運營效果和用戶體驗。
其二,企業可以主動出擊,在數據技術服務商的支持下完成線下、自有私域等一方渠道的打通和運營,首先破除部門墻和技術墻。過去的實踐表明,這一部分數據已經能很大程度地激活增長,降本增效。
比如酒旅企業華住,在2019年就上線了支付寶小程序作為其私域陣地之一,用戶能在小程序和IoT設備自助訂房、信用免押、開發票等,此后華住將自有的會員體系“華住會”與支付寶會員進行體系互通。
去年華住的線上新增會員中有近一半來自支付寶。今年一季度,華住中國的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已恢復至同期疫情前的74.3%。
而主打招聘的“1號系”,即1號職場和1號直聘,它們是求職和招聘平臺,但與此同時卻長在了平臺上。自成立之初,1號職場即all in 支付寶生態,1號直聘依靠釘釘平臺,在這兩個平臺上實現了差異化的競爭格局。
一方面支付寶10億的用戶規模,能與1號直聘主要服務的中小微企業主聯系起來;另一方面,支付寶金融級的安全心智,認證體系、職業信用體系,有助于保障1號職場要構建的安全、純凈的求職平臺。此外,支付寶開放的公域流量以及豐富的商家生態,更有利于1號職場作為新品牌的快速成長。
這樣的案例,讓我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3. 明確價值主張
對處于數字化經營初級階段的企業來說,最首要的是解決當下問題,不能一上來就搞系統,搞大規模投入,那相當于用大炮打蚊子。用可衡量的方式去記錄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好感、測試的數據,這些才決定數字化的生死。
茶飲行業的他山集COO趙亮對此深有體會,他說“哪些渠道值得深耕,都需要數字化工具體現出來。如果你不能管理好這些渠道,按時發貨,保持好評,慢慢這些渠道也會萎縮。”并且,一定要做好客戶生命周期管理,將用戶吃透。比如,在一個客戶喝茶的不同階段提供水、茶包、散茶等不同產品。
每一個忠誠客戶比新客戶貢獻給你的純利要高很多倍。
二、支付寶開放的生態助力商家找到新的增長點
除了商家自身的努力之外,數字化需要先投入,再共生,找到一個好的生態非常重要。商家數字化一定是需要幫手的,平臺不能管太多,但也不能完全不管,而且要管到位,基于對商家需求的真實洞察來出力,關鍵時刻再推一把。而支付寶就是一個平臺幫助商家數字化的樣板。
1. 公域輔助私域的流量分發模式
中小企業活不好,平臺更著急。所以我們看到平臺都在積極地推出各種幫扶、流量支持計劃等等。而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平臺羊毛,可薅盡薅,把平臺的“公域流量”導到我們的“私域”里。
支付寶的經典IP活動集五福,到今年虎年,已經進行到了第七年。這次,支付寶把超過10億的公域流量開放給了商家。
叮咚買菜以?槔纥c吸引新用戶,并培養用戶訪問叮咚買菜小程序的習慣。五福期間,用戶進入叮咚買菜支付寶小程序,就能得到品牌發放的?。
根據官方披露,整個福卡活動,叮咚買菜發放了300萬張?ǎ瑤佣_速I菜小程序訪問量同比增長了幾十倍,將支付寶的五福用戶轉化為自己的小程序用戶,實現了從平臺公域拉新。
此外,支付寶擁有眾多頻道頁,通過支付寶搜索、首頁推薦、通用場景及其它業務場景等公域渠道,能夠為小程序帶來可觀流量。在流量越來越貴的情況下,支付寶對公域流量的運營能很好地幫商家控制獲客成本。
2.串聯起B、C兩端需求的產品開放邏輯
螞蟻集團副總裁、支付寶生態發展事業部總經理何勇明在接受采訪時說,支付寶的開放生態會非常堅定地聚焦在助力商家的自主經營。他認為,數字化進入深水區,需要“長跑選手”。
為了幫商家做好精細化用戶運營,支付寶發布商家數字化自運營模型:C-care。
C-care模型是商家在支付寶上做精細化用戶運營的整體方案,它以用戶價值為中心(C),從擴大用戶規模(C)、促進用戶活躍(A)、激發用戶潛在價值(R)和提升經營效率(E)4個維度入手,幫助商家解決獲客、轉化、復購到用戶沉淀的問題。
18年前,支付寶為了解決交易信任而誕生,今天已經從一個支付工具變成了一個開放平臺,平臺幫助商家駛入數字化的深水區——我們看到了這段路的意義,以及其中的艱辛和挑戰。
創新理論鼻祖熊彼特說,“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創新。”
幸運的是,企業數字化的征途上,又多了一份這樣的創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