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前幾天,我看了一份材料,說‘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而且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6月9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講話,其中特別強調了機器人產業。“但我們的技術和制造能力能不能應對這場競爭?”
正如習主席所強調的,作為一國尤其是大國核心競爭力的制造業,正在被重新定義,也面臨著新一輪的全球洗牌。
而集工業設計與制造能力、智能控制研發能力等于一身的機器人,正改變著制造業的傳統內涵與外延,也扮演著多個大國搶占世界經濟高地的戰略角色。
這方面,日本正在加速布局。
6月19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先后視察了埼玉縣加須市的Glory公司工廠(一家鑄幣企業)和東京都內的護理院。在隨后的記者采訪中安倍強調,將把機器人產業作為經濟增長戰略的重要支柱,希望通過發掘機器人的可能性實現日本經濟的增長。
對起步已晚的中國來說,要在機器人競爭中實現后發先至,不僅需要政策、資金與資源的傾斜,更需要培育創新能力,而這將涉及國民思維、教育和政經體制脫胎換骨式的破與立。
核心技術是中國軟肋
作為工業機器人家族里的一員,“注塑機上下料機械手”是中國家電業巨頭海爾生產線上的“資深員工”,基本職責是對電腦、電視等電器的塑料外殼進行上料、裝夾、下料。
但是,“注塑機上下料機械手”,即便從名字來看,就很難將它和想象中的“機器人”聯系起來,實物也印證了這一點:它既沒有變形金剛的炫酷,也沒有機器人瓦力(電影《機器人總動員》的主角)的呆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