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光伏產業所面臨的核心問題,卻依然沒能得到解決。眾所周知,光伏產業所存在的核心問題,乃是整個行業的產能過剩,而此次“國六條”的推出,僅僅是將扶持的對象,從上游開始轉向下游,同樣沒能逃開以往“政策干預”的道路。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中心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秘書長李俊峰認為,國家對待政策的態度,應做到循序漸進、把握節奏,否則光伏產業很可能又會重復以往的瘋狂。
治小病得大病
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發生之后,國家在近年來發布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4萬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等,手筆之大令人側目。
從經濟學上來說,這種扶持政策的推出,是建立在“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財政赤字,進而刺激經濟,維持社會繁榮”的基礎上,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當中的經典理論。
然而這種依賴政策導向等“外在力量”的糾正,在市場發展的過程中,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刺激市場的繁榮,但從長遠來看,卻讓市場本身出現了更多、更大的問題,如人民幣升值、通貨膨脹、產能過剩等,皆由此而來。
近年來,國內不少專家學者開始倡導實行奧地利經濟學,認為“政府干預”的手段,是謀取特殊利益者的借口,并破壞了社會合作關系。
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經濟學教授張維迎,便是這一理論的堅定支持者。他認為,政府喜歡控制資源,若市場出現問題,政府便會用更多的資源去解決問題,尤其是政府看問題經常比較短視化,更喜歡用一種短期的刺激政策,來解決經濟簫條、失業率增加等問題。
這樣的“短視”政策扶持所直接導致的結果,便是將小毛病在政策刺激的掩蓋下,變成更大的問題。
如今光伏所面臨的尷尬困境,正是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