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主營出口的大連日新軸承有限公司來說,金融危機給這個企業帶來的最直觀感受,就是訂單額的縮水——“去年300多萬美金的出口額,今年大幅銳減,定單縮減了近80%。”公司負責人趙新霄說。
但讓外人想不到的是,半年過去了,該公司位于普蘭店的軸承生產車間里依舊馬達聲隆隆,趙新霄對此頗有得意,“當別人還在做外貿代理時,我們已經開始審視國內的市場,直接面對國內大客戶。”
車間里機器聲隆隆
訂單量的大幅減少,讓很多生產加工企業在這個夏天沉寂許多。
但走進普蘭店市日新軸承的廠區,卻可以感受到一分不輸以往的繁忙火熱。烈日下,一批運往江蘇的軸承正在裝車,而車間里隆隆的機器聲表明,這里正在密集生產,加緊趕制不同型號的軸承產品。盡管外貿訂單縮水量很大,但國內的生產需求讓這個規模中等的民營企業有了一個從容突圍的出口。
定位為逆境突圍埋伏筆
雖然是普蘭店市大型軸承生產廠家之一,但毗鄰軸承之鄉瓦房店,趙新霄說,他們早就體會過了競爭壓力的殘酷。“300多家生產各類型軸承的企業,很多都有自己的絕活。”
一直以來,趙新霄都在跟外商打交道,由于質量和信譽各個方面做得到位,長期以來,外貿訂單都在不斷激增。“但隨著國內加工企業的不斷增加,信息渠道的進一步拓寬,外貿的利潤也在發生變化。”
“國外市場并不可怕,只要擁有核心技術。我們以實際行動充分證明了‘中國制造’不只有低檔貨。”趙新霄說,要想改變人家的觀念,讓市場接受你,關鍵在于自身過硬的產品和準確的市場定位,要具備相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不同于其他企業簡單的來料加工,趙新霄一直把產品定位設為中高端配套加工。這也為應對金融危機全面逆境突圍埋下了伏筆。在他看來,規模有限的民營企業更要冷靜度勢,多想一步,就給自己多一個機會。”
一個專用軸承帶來的機會
趙新霄常常思考一個問題,“很多世界五百強企業為何能興盛上百年而不衰,關鍵是有先進并且能延續長久的管理。”因此,他告誡自己和員工,不要總想著盲目“做大”,關鍵在于高質量地“做久”。
2007年,國內一家大型水泥生產企業急需一個輥壓機專用軸承,國外進口趕不上生產進度,國內很多大中企業不愿意為它專門生產一個零件,日新軸承接下了這個活,并連續為這個企業進行了數次小部件的專門服務。而恰恰是那次承接的非標準軸承的訂單,為日新以后的機會埋下了伏筆。
2009年,金融危機帶來了外貿訂單的大幅縮水,但日新服務過的很多大企業,卻決定將訂單轉給這家擁有先進工藝檢測手段,擁有各種精良的生產設備的民營企業。曾經未雨綢繆的運作,讓普蘭店的這家民營企業在金融危機中輕盈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