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回歸理性發展
2012年,盡管光伏企業普遍陷入困難,但光伏產業發展仍呈現快速發展勢頭,其中產業規模與投資都在不斷增長。全國新增裝機量約為4.5GW,同比增長66%,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4%。光伏行業總產值超過3000億元,就業人數接近50萬人。
2012年,我國多晶硅產量達到6-7萬噸,同比下降10%以上,約占據全球總產量的27%,但多晶硅仍需進口,全年進口量達8萬噸以上,同比增長23%。在太陽能組件產量達到23GW,同比增長10%,占全球總產量的60%,出口量約與2011年持平,但出口額約130億美元,同比下降42%。全球前十大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企業中,我國分別占據4席以上。光伏產業已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可參與國際競爭,并取得領先優勢的產業之一。
在2012年,我國光伏產業技術水平得到了不斷提升,產品成本也保持著持續下降。我國光伏行業在核心技術環節不斷獲得突破,生產工藝持續優化,規模化生產穩定性也逐步提高。目前,我國已掌握全套晶硅電池關鍵工藝技術,單晶硅和多晶硅電池產業化轉化效率已分別達到17.5%和16.5%。主要光伏企業的高效電池效率已均達到19%以上,量產效率也超過18%,準單晶技術風生水起,量產效率17%以上,處于全球領先水平。電池組件企業成本不斷下降,至2012年底,部分企業生產成本將降至0.6美元/瓦。多晶硅生產已掌握改良西門子法千噸級規模化生產關鍵技術,部分多晶硅企業生產成本已達到近19美元/千克的國際先進水平。
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之前被國外企業壟斷的環節,光伏生產設備及配套材料國產化水平也得到提升。在國產光伏設備中的單晶爐、多晶硅鑄錠爐、開方機、層壓機等設備已大規模量產,占據國內較大市場份額。晶硅太陽能電池專用設備除全自動印刷機和多線切割設備外基本實現了國產化,并具備生產線“交鑰匙”的能力。配套輔料國產化水平不斷提高,銀鋁漿、EVA和背板等已實現小規模生產,切割液和切割線已實現規模化生產,金剛石切割線國產化進程也在逐步加快。光伏產品標準及認證、檢測制度初步建立,國家光伏研發機構和公共測試平臺逐步啟動,人才培養、信息統計和咨詢服務體系也不斷得到改善。初步形成并不斷完善的產業服務體系將為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光伏產業鏈完整度不斷提高,原材料、生產設備、產品市場也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如多晶硅(尤其是電子級多晶硅100%靠進口)、銀漿、背板等原材料市場;高檔光伏設備和零部件,如全自動絲網印刷機、多線切割機等設備制造領域;產品市場主要依賴歐美市場的情況都有所改變。
產業整合今年見底
2013年,多晶硅行業將保持在低位的運行,產業整合也有望見底。在2012年全球多晶硅產量24萬噸,與2011年基本相持平,我國多晶硅產量約6.5萬噸,同比略為下滑。受供需關系及國際貿易等多種因素影響,2012年我國絕大多數多晶硅企業已停產。由于下游供需局面并未有實質性轉變,加上主要多晶硅企業生產成本仍在不斷下降, 2013年多晶硅企業經營狀況仍不容樂觀,行業的回暖預計要到2014年,屆時價格將逐漸趨向合理水平。2013年中,我國將對從美、韓、歐進口的多晶硅產品做出“雙反”初裁,預計將對我國多晶硅企業帶來一定利好。2013年,預計全球多晶硅產量為26-30萬噸,同比略有增長,我國多晶硅產量約8-10萬噸,產量將集中于少數幾家多晶硅企業手中。
2013年,電池組件環節產量增速放緩,產業整合仍將持續。2012年全球電池組件產量約36GW,與2011年相持平,我國光伏組件產量近23GW,同比略有增長。美國2012年已終裁對我國光伏產品征收高額“雙反”稅率,歐盟也將于2013年6月對我國光伏出口產品做出“雙反”初裁,預計占全球半壁江山的歐美光伏市場將受到貿易壁壘影響。為應對當前光伏危機,工信部、能源局、國網等多部門正聯動研究制定促進我國光伏市場發展的相關措施,預計2013年國內市場會大幅增長,極大拉動我國電池組件需求,一定程度上彌補由于出口受阻所帶來的影響。2013年,全球組件產量預計為36-40GW,基本與2012年持平。我國電池組件產量在23-28GW之間,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但由于2012年電池組件的整合并未有效發生,2013年仍將承受供需階段性失衡壓力。
全球傳統裝機市場下滑,國內市場大幅增長。2012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市場將達32GW,同比增長近10%,我國新增裝機量達4.5GW,同比增長67%。受歐債危機等影響,傳統裝機大國普遍在下調補貼費率,市場發展重心逐漸向新興光伏國家傾斜,中美日光伏市場正在加快崛起。2012年,我國發布了《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將2015年光伏裝機目標定為20GW,并提出如果分布式發電推廣較為順利,裝機目標量可達40GW以上。預計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達到35GW以上,其中歐美市場約占全球的40-50%,中美日將貢獻近45%的新增市場裝機量。樂觀情況下,我國新增裝機量將達到8-10GW,同比增長122%,市場將呈現集中與分布式發電并進,大型光伏電站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區,分布式電站主要集中于東南部地區。(見圖3)
產業問題短期消解難
當前,光伏產業發展無序,產能擴張過快,供需失衡的問題仍然突出。由于新能源產業受到集中關注、產業進入門檻低、國外短期補貼形成高利誘惑等因素,導致國內光伏產業盲目擴張,產能遠超市場需求,(目前我國太陽能電池產能已達到40GW以上,2012-2014年全球市場需求也在40GW左右,僅我國太陽能電池產能已可滿足全球太陽能市場需求),企業數量超過千家,其中絕大多數規模偏小,且集中于中下游加工制造環節,且產品同質化較高,拼價格的狀況仍將持續,恐起到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果。
光伏行業對外市場過高的依存度以及國內應用政策體系實際情況仍然嚴重。國內光伏市場尚未有效啟動,近80%的光伏產品依賴國際市場。國內市場應用扶持政策尚不完善,光伏發電存在并網難問題,土地使用、補貼來源發放等體制機制尚不健全。光伏發電“分散開發、就近利用”的優勢未能充分體現,多樣化的光伏產品及應用市場尚未形成。
國內光伏技術基礎及創新不足,后續發展也面臨挑戰。我國光伏產業在發展初期主要通過堆積木式擴大產業規模來降低成本、賺取加工制造費用,而關鍵技術仍有較大差距,部分關鍵設備、電子材料如全自動絲網印刷機、銀漿材料等仍然依賴進口。另一方面,基礎理論和核心工藝研發滯后,對新型疊層電池等新產品新技術儲備不足,后續發展不容樂觀。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國際貿易環境的惡化,我國光伏產業也面臨被空心化危險。美國和歐盟先后發起針對我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涉及我國近80%的太陽能電池產品。一方面,貿易壁壘加劇了我國光伏產業的困境,如短時間無法通過其他市場的開拓彌補歐美市場損失,我國光伏企業將面臨大批消亡的危險。另一方面,國際貿易形勢惡化將使我國光伏產業被迫加速轉移,以規避國際貿易風險并更好地靠近終端市場,最終導致本土產業空心化。所以亟需我們關注的幾個問題:
首先是企業經營壓力增大,應收賬款周期的拉長。當前光伏困境的根源在于市場供大于求、產品同質性較強,從而引起惡性低價競爭,企業仍將承受價格下降壓力。加上我國光伏企業負債率普遍較高,在美上市的十家光伏企業平均負債率近80%,在銀根緊縮的情況下,企業現金流吃緊。為了保現金流,上下游之間的應收賬款周期也在不斷拉長,相互拖欠賬款的現象較為嚴重,有逐漸發酵成為“三角債”的趨勢。
其次,國際之間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產業政策實施需規范。國際貿易糾紛有歐美有意打壓我新興產業的意圖,但國內部分地方政府扶持產業的做法也值得商榷。產業出現危機政府不能袖手旁觀,但產業政策操作不規范又極易被國外有心人士利用,開始在貿易壁壘中做文章。市場出現失靈,急需政府出臺相關措施進行矯正,但政策如何定位、從何切入、中央和地方的產業政策應如何協調,這些都值得探討。
最后,也要謹防地方保護主義抬頭與本地化條款蠢蠢欲出的現象。光伏產業是朝陽產業,也是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內容之一,地方政府對該產業也表現出極大熱情,正在加大扶持力度,力助產業走出困境。在國家大力啟動國內市場之際,將極有可能引燃地方政府的本地造熱情,因為光伏電站建設首先要經過地方審批,然后才向國家能源局申報。為了保護本地企業的發展,在電站審批等方面可能會優先本地企業,甚至會對電站建設方提出產品“本地化”要求,不利于產業的規范。
產業發展需統一認識
時值整個行業陷入困境的發展階段,各方應充分認識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戰略價值和重要意義。切實在國家能源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總體部署中予以統籌考慮,提升太陽能光伏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確保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
首先,從國家層面應加強組織管理,做好頂層設計。市場啟動應與產業規范相結合,與節能減排、擴大內需、環境改善相結合,嚴防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和保護主義。明確各有關部委的產業管理分工,建立多部委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從各個層面協調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其次,規范產業、設置行業門檻成發展主要路徑。通過提高光伏產品標準體系建設,完善檢測認證水平等手段,加快實施一些強制性標準,卡掉部分落后產能,可考慮樹立一批光伏優質產品,通過認證的產品在國內應用市場和出口中優先安排推廣。
另外,正確引導產業轉移,引導企業到市場發展前景較好的歐美國家或制造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地區建廠或并購也至關重要。實施全球產業布局,讓產品充分靠近終端市場和規避國際貿易壁壘。鼓勵大型國有資本進入光伏企業,依靠國有資本進行大規模整合重組,以達到規范市場和調整產業結構的目的。
光伏發展也抓住核心競爭力,鼓勵各界的自主創新行動,對光伏企業的具有重要實用價值、對產業具有重大推動作用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給予集中、滾動支持,切實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光伏領域內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鼓勵新型太陽能光伏電池,如量子點電池、有機電池、多晶硅薄膜電池等前沿技術的研發。
創新和摸索新的產業組織形式,考慮引入信用擔保等金融機構,對銷售的組件產品進行擔保,政府主要對市場進行監督和做好服務工作,通過市場機制規范產業;引導光伏企業向系統集成領域拓展,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支持社保等穩健型資金進入光伏電站投資領域,為光伏企業電站開拓進行融資;支持光伏電站證券化,通過租賃等方式,促進商業模式創新。
同時,重視并做好歐盟的“雙反”應對工作。研究相關承諾機制,妥善應對;加強我國光伏業界與歐盟在技術研發、市場開拓、金融互助等方面合作,加深了解與互信;充分發揮歐盟利益相關方的作用,如光伏設備商和原材料商等,鼓勵其在此次案件中注冊利益相關方,影響此次案件的裁決。
多途徑擴大光伏市場
發展光伏產業,首先要做好擴大市場的配套服務工作。明確裝機目標以穩定市場,加快落實電站申請、建設、補貼和并網等實施細則,簡化并明確項目審批和并網程序;確保建成的電站并網運營,補貼資金按時發放,嚴格電站招標程序;只有通過檢測認證的產品方可參與招標,嚴禁設置本地化門檻。
同時完善光伏發電補貼機制。統籌考慮光伏電站、電網公司和調度電源的利益,對為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運營而進行的投資,包括電網和調峰電源的建設等,給予一定額度的稅收抵免。考慮實施強約束機制,推進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強制要求電網公司每年交易一定比例的光伏發電量,發電集團配套一定容量的調度電源。除了需要強調電網企業的公共責任和社會責任外,還需要在光伏發電的電價政策中,適當考慮電網企業的利益。
其次,加大國內光伏應用規模,啟動國內多樣化光伏市場,加快出臺分區電價,并適時調整,電價的制定應體現鼓勵分布式發電和自發自用的原則,大力推動分布式電站和大型光伏電站建設。同時,應加快落實國務院第204次常務會議精神,將太陽能產品納入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通過初始投資補貼方式,推進其走入千家萬戶。
最后,應注重優化市場布局,促進多元化國際市場。通過政府援外和合作項目,協助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利用現有渠道和貿易壁壘規避手段,鞏固現有市場,爭取做到新興市場、現有市場、國內市場三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