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數萬億元規模的綠色建筑產業市場似乎要走入軌道,開始運行。8月中旬,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將通過政府補貼等方式,力爭到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筑比重超過30%。5月,住建部發布的《“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下稱《節能規劃》)則公布了各省市在“十二五”期間須達到的節能標準。節能建筑在國內一直面臨如何普及的挑戰,業內人士分析,開發商在地產項目執行過程中,經常因為資金和施工考慮,最后犧牲掉建筑原本設計的節能功能。
此外,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產業升級,自2012年4月起,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組織多方調研,制定綠色節能建筑行動方案。該方案7月形成初稿,并在各地征求意見,預計年內將發布。
節能建筑在國內一直面臨如何普及的挑戰,一家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級工程師馮小立分析,開發商在地產項目執行過程中,經常因為資金和施工考慮,最后犧牲掉建筑原本設計的節能功能。
同時,消費者對節能建筑本來就概念不清,購房時也不介意是否為節能建筑。另一方面政府缺乏監管機制也是原因。
因此,盡管“十一五”規劃將推動節能建筑列為目標,但截至2011年底,城鎮節能建筑僅占既有建筑總面積的23%。
在政府熱、市場反應冷的同時,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資金來源、改造工程執行的到位與否,以及后續維修問題如何歸責,正引起越來越多專家的擔憂。
對上海靜安區教師住宅樓于2010年因節能改造引發火災記憶猶新的建筑專家認為,在目前法規、技術和資金都沒有完整規劃之前,貿然推動大型節能建筑計劃,就如盲目追求經濟數字一般,可能帶來嚴重的后遺癥。
短期效益低
2000年以前建造的房屋,多未考慮節能問題,這導致目前中國民用建筑外墻平均保溫水平僅為歐洲同緯度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
其中,最普遍使用的材料為冬冷夏熱的水泥,水泥的大量使用導致北方地區房屋對保暖需求的增加,同時,也提高了南方地區對空調制冷的額外消耗。采暖和空調已占建筑總能耗的55%左右。
根據《節能規劃》,夏熱冬冷地區新建綠色建筑目標預計達到10萬億平方米;另外,“十二五”期間城鎮新建建筑預期增加的40億-50億平方米,也將被列入節能建筑要求項目。
節能建筑若在設計時規劃得當,借由保溫外墻達到的效果,立即能反映在只需購買小耗量的暖氣和空調上,從而節省能源和資金。
但是節能議題在新建筑方面,并不受業主的歡迎。一家美國建筑事務所的建筑師李文向記者解釋,現在國內市場上打著節能建筑銷售的地產項目不多見,因為在購房者的各項考慮因素中,節能通常不是決定性因素。反之,大部分消費者偏好裝滿玻璃、能看到風景的房子。玻璃面積越大,保溫效果通常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