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發生不久之后,《衛報》著名記者喬治•墨比歐特寫了一篇被廣泛傳播的文章,題目是《為什么福島令我不再擔心核電并愛上這種能源》。不管你對他的觀點是否認同,他在文章中的“新穎”視角確實令人印象深刻,或者說令人費解。他在文章中寫道“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發生后,我不再對核電持中立態度,如今我全力支持核電技術”。
據新華網8月29日報道,墨比歐特不是第一個宣稱核電能夠解決氣候變化的環保主義者,但這篇文章還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并得到了像綠色和平等一些環保組織和核電支持者的搖旗吶喊。如今這種觀點甚至滲透到英國政府的綠色能源改革當中來。我想在氣候變化問題重要性這一點上所有人都已達成了共識,但到底應該如何應對這個問題,怎樣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如今還沒有統一的意見。
相較近年來成本不斷下降的可再生能源,核電多少有些“高處不勝寒”的意味。高昂的成本加上在民眾心中不太良好的形象,核電的前景著實堪憂。我想如果核電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最佳方案,那我們就必須去接受它。那么問題就是:核電真的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中不可或缺、甚至是唯一的解決方案么?
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10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量為120億噸石油當量。其中87%由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提供。核電占5%,為6.26億噸石油當量,而可再生能源則為9.35億噸石油當量,占8%。
想要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我們要做的不是減緩碳排放量的增長速度,而是減少碳排放量。那么核電能否勝任?假設未來35年一次能源需求量將以每年2%的速度增長,屆時一次能源消費量將翻番,達到240億噸石油當量。如果想要依靠核電來滿足這個增長需求,同時再淘汰4,000噸石油當量的煤炭,那么核電每年需要提供160億噸石油當量的能源,相當于在目前基礎上翻25倍。
目前,全球共有440個在運行的核反應堆,25倍的話就是1.1萬個。也就是說全球核反應堆必須以每年8%的速度遞增。
核電產業在過去10年內發展平平,近幾年甚至還出現了銳減。在這樣的前提下,完成每年8%速度遞增的目標簡直是癡人說夢。目前全球共有大約200個核電項目在進行之中,大多集中在中國、美國和中東地區。但受經濟危機、成本過高、周期過長、電價不確定和政治風險較大等多種因素影響,私人投資對核電的熱情大幅下降,許多項目能否完成都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