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市場煤” 和“計劃電”矛盾日益激化,在長效價格機制缺位的背景下,煤電一體化經營成為各方多次主推的緩解煤電矛盾的措施。
先是由于煤炭價格高漲,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電企無奈之下進軍煤炭領域尋求自保;而煤企則趁電企經營困難進行擴展。近日山西省下發《關于促進山西省煤炭電力企業協調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開啟了新一輪由地方主導的煤電一體化進程。
為什么是山西?在當前需求下降和煤炭產能增加的情況下,今年以來中國煤炭價格快速下降,環渤海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價格下降超過20%,煤炭企業利潤下降,經營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煤炭產業作為山西省的支柱產業,這一狀況需要地方政府出面應對,并且在煤改之后山西的煤企經過整合,具有了向下游走出去的能力。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無論煤炭價格漲還是跌,煤電一體化經營被當作了“萬金油”的應對措施使用,只不過在不同的時期訴求的主體發生了改變而已。這背后說明了什么?值得思考。
從美國電力市場的上下游縱向關系經驗來看:美國煤電一體化的比例即使在1980年代出現類似現在“煤電之爭”的時候,就已經很小,之后逐漸分拆,現在的比例更小。煤向電發展的比例就更小了,因此美國的煤電一體化主要是以電力兼并煤炭為特征。2007年產量10萬噸以上的150多個美國煤炭企業中,僅有4個煤企擁有電力或子公司,比例約為3%。
究其原因,至少包含以下三點:首先,在美國煤炭價格與電力價格有效聯動的情況下,煤炭成本的變動均能及時反映為電價變動,因而煤炭企業價格成本的優勢并不十分突出。 其次,在美國的整個煤炭電力產業鏈中,相比起煤炭生產企業,電力生產企業涉及相對較高的前期生產投入,具有較高的進入門檻。如果沒有明確的聯營優勢,煤企并不容易輕易進入電力。最后,20世紀80年代時,美國超過80%的煤炭用于發電,電力企業在煤炭市場處于買方壟斷地位,在競爭中處于相對強勢的地位。
可以說,由于缺乏一個比較完善的煤電上下游運行機制,中國煤電一體化過程存在先天不足,動機不純。在近年煤炭價格大幅度上升,煤企不差錢的情況下,如果加上地方政府和有關方面的強力推動,煤電聯營的確可能在短期內有效推進。然而,這樣的煤電一體化從本質上說是對“市場煤”和“計劃電”矛盾的無奈應對,因此靠煤電一體化來解決眼下的煤電矛盾,不是長效機制,實質上是回避矛盾的一種做法。政府這種權宜之舉,最終可能不僅不能解決矛盾,反而走入另一個新矛盾之中。
事實上,當前煤炭價格下行與整體宏觀通脹壓力減小帶來的政策時機,不是煤電一體化而是讓“市場煤”與“合同煤”價格并軌。從中長期來看,破解煤電矛盾需要以理順價格機制為核心。首先是解決煤炭價格“雙軌制”的歷史遺留問題,然后建立上下游的煤電聯動機制,再進一步是通過資源稅與煤炭特別收益金將外部成本內部化,約束企業行為。
當前,疲軟的煤價對電力企業的經營影響大大降低,“市場煤”與“合同煤”并軌,加之2011年電價上調后煤電聯動的歷史欠賬,應該是可以承受。而在當前的宏觀環境下,煤電聯動機制長效化的時機也比較好。需要注意的是,煤電聯動機制不一定會導致漲價,在機制設計上,政府可以通過資源稅、特別收益金和補貼的方式應對可能的風險。相反,沒有一個有效的價格機制,價格、企業運行和投資都將充滿不確定性。
一般來說,電價的兩個基本的目標是:傳遞價格信號以幫助消費者和投資者對其消費和投資作出正確的決策;保障管制的電力企業能夠收回合理的成本,以確保其有能力提供電力服務。在社會化分工的背景下,企業的利潤來源應該是技術的領先與高效的管理,試想一下,如果中國存在完善的價格聯動機制,在煤價跌的時候,電價也跌,或許煤電一體化的動機就不強了。
當然,破解煤電矛盾的長效機制需要整體的設計,地方政府只能從當前情況出發,做出應對。但是,由于目前煤企的強勢地位,形成若干區域性煤電一體化企業,對電力市場格局本身會產生重要影響,后續對能源格局、能源體制以及能源改革的影響須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