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區的領導發展觀點仍然沒有更新,仍然沒有擺脫“GDP至上”。一些地方官員對完成2011年的節能減排任務不夠重視,認為“十二五”開頭兩年,節能減排考核會比較松,因此不太重視,不斷將任務往后積累。
由中國企業聯合會牽頭、包括國務院參事及幾大部委官員組成的專家團隊日前完成了《2011年中國企業節能減排狀況報告》(下稱《報告》),指出上述問題。
由于2011年中國未完成降低GDP單位能耗的年度目標,已經加大了2012年全國節能減排工作的難度。
“先松后緊”規律
2011年,是中國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的開局之年。但2011年的節能減排成果并不理想。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2012年的“兩會”上曾坦承,2011年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完成不好,其中有三個指標沒有完成,一是能源消耗強度,單位GDP能耗年初目標是下降3.5%,但實際上全年只下降了2.01%;二是與能源消耗強度相關的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2011年由于南方地區干旱、水電下降,使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還不如能源消耗強度的降幅;三是氮氧化物的排放,年初目標是下降1.5%左右,但實際結果未降反升,增長了5.73%。
《報告》指出,有關調查顯示,一些地方不懼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企業”,而大膽引入這些企業在當地落地生根,是導致節能減排工作不力的重要原因。正是這些高能大戶,造成了2011年耗能數據的強勢反彈。
節能減排“先松后緊”的狀況似乎已經成為規律,這也成為節能減排持續性的障礙。
2010年是“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完成的最后一年,為沖刺節能達標,中國的許多地區都使用了一些非常手段來控制部分產業的生產,特別在后半年一些地方采取強制性的行政手段拉閘限電。雖然“十一五”的節能目標最終完成良好,但這種沖刺達標的后果是2010年被限制的高耗能產業的產量都出現了井噴式的反彈。這種耗能行業報復性反彈所形成的高基數,也部分促使2012年初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和用電量增速大幅放緩。
但是,增速放緩并不意味著產量減少,往期“上大壓小”式的產能縮減政策執行不力可能也會增加今年的減排難度。
2011年5月,工信部宣布已經將工業行業2011年淘汰落后產能目標的任務分解下達各地,其中鋼鐵行業當年淘汰煉鐵2653萬噸,煉鋼2627萬噸。但《報告》發現,從執行的情況看,卻值得憂慮。原因在于去年鋼材價格上漲時,一些被淘汰產能死灰復燃,而且小鋼廠分散、難以監督,一些企業還借淘汰落后產能之名重組、興建新項目,加上地方利益驅動致使鋼鐵行業產能陷入越淘汰越多的怪圈。
從上半年的數據觀察,包括粗鋼、鋼材在內的產品產量雖然增速下滑,但日均絕對產量再創歷史新高,日均的用電量也創出新高。
在企業層面,通過數年的節能減排,許多在“十一五”期間投入較多、憑借技術與管理雙因素驅動的大企業已經在節能減排上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也進入一個相對上升空間較小的瓶頸期。許多中小企業雖然節能減排的空間較大,但因技術上投入不足,或無力投入,管理上也較落后,最終造成2011年的節能減排進展乏力。
防范重蹈2011年覆轍
《報告》認為,2011年節能減排任務的完成低于目標值,大大增加了2012年節能減排工作的難度,這也意味著2012年國家在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上的工作力度將遠遠超過2011年,節能減排必須邁出更大的步伐。
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是“穩增長”。《報告》指出,各地方促進增長的方式還是有可能繼續上馬見效較快的高耗能項目,節能減排還可能出現2011年的局面。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經濟增速出現下滑,“保增長”成為一些地方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應該考慮節能減排的因素,而不能因為“保增長”而放松節能減排的力度。
《報告》主要撰寫人之一、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記者表示,2012年減排也存在許多有利條件。一是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從“十一五”時期的經驗看,各種相關政策的支持是節能減排的有力促進因素。在這方面,財政部已經表示,2012年要重點支持節能減排,提升相關節能產品的補貼額度,并合理調整消費稅范圍和稅率結構,以促進節能減排和引導合理消費。二是前期上馬的節能項目逐步見效。從以前的情況看,在五年規劃的推進中,往往是“前快后慢、前松后緊”,因為第一年上的很多節能工程和項目,其節能效果并不會在當年立竿見影,而是會在后面幾年內逐步顯現。
在政策建議上,《報告》認為,為避免去年局面再度出現,應該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強計劃執行中的監測,做到根據最新的情況變化,對目標實行適時的調控,而不要把任務往后推;同時讓企業切實發揮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