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通信基站、儲能、電子煙、智能穿戴、鋰電自行車、電動汽車等有望撬動鋰電行業數百多億元的需求增長;短期內通信基站和儲能將作為市場開路先鋒,中長期看好電子煙、智能穿戴帶來的機遇,但該領域對鋰電需求拉動較小,長期來看,鋰電自行車和電動汽車有望帶動鋰電需求大幅增長。
通過對協會、行業專家及業界人士多方了解,市場看好的通信基站、儲能、鋰電自行車、電動汽車等領域,2012年對鋰電需求拉動為40多億元,2015年有望拉動需求增長近300億元。
根據高工鋰電產業研究所(GBII)數據顯示,2012年鋰電池市場規模為640億元,同比增長14.3%,預計2013年中國鋰電池產值將會同比增長15%,達到740億元。這意味著新興領域對鋰電池的拉動作用頗為明顯。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表示,通信基站后備電源領域將是鋰離子電池又一新的應用領域。
“目前公司在做一些錳酸鋰電池組研究,將其應用于儲能上,該領域前景也非常的好。” 青島乾運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慧英表示。
深圳創明電池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義曾表示,很看好鋰電池在儲能領域的應用,他表示,目前公司的鋰電池在儲能領域發展較快。
針對電動汽車領域,一位專業基金投資人向記者透露,目前電動汽車用的動力鋰電池領域短期內還看不到爆發的前景,目前比較關注的是鋰電池在電動工具和儲能領域的應用。
對于電子煙、智能穿戴產品、google眼鏡等新領域,在技術、安全性方面要求比較高,只有做得好的才能進入這些領域,對鋰電需求量拉動較小。
通信基站
據真鋰研究預測,2012年移動基站消耗鋰電池量約為5.80萬kWh,鋰離子電池取代鉛酸電池的速度在逐步加快,鑒于3G、4G網絡的蓬勃發展,預計中國移動基站電源市場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量在2013年將會達到15.44萬kWh,2015年可能達436.99萬kWh。
據業內專家了解目前在儲能領域,鋰電價格與鉛酸差距在逐步縮小,價格約0.8-0.9元/Wh,按照均價推算,2012年通信基站領域消耗鋰電池規模為4930萬元,2015年有望達37億元。
國內A股涉及通信電源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有:科士達、科華恒盛、中恒電氣等。
儲能領域
據真鋰研究預測,2012年中國在風光發電儲能領域消耗鋰電池約8萬kWh,預計2013年實現100%的增長達到16萬kWh,2015年將達到64萬kWh。
按儲能領域鋰電價格約0.8-0.9元/Wh初步推算,2012年風光發電儲能領域消耗鋰電池規模為6800萬元,2015年有望達5.4億元。
目前國內涉足儲能鋰電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比亞迪、南都電源、科力遠、佛山照明、深圳惠程、成飛集成、海利得、動力源等。
鋰電自行車
劉彥龍表示,2012年全國鋰離子電池電動自行車達150萬輛,預計2013年中國鋰離子電池電動自行車數量將超過250萬輛。
據大智慧通訊社了解,鋰電自行車中一個電池組的單價1000元左右,若2013年鋰電自行車銷量達到250萬輛,將為動力鋰電創造25億元的市場需求,較2012年的167.5萬輛左右,產值約17億元的規模,增加約47.06%。
國內A股涉足鋰自行車電池的企業有:德賽電池、億緯鋰能、新宙邦、贛峰鋰業、中路股份、南都電源、澳柯瑪、凱恩股份等。汽車用動力鋰電池。
墨柯表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會在2014年之后開始發力,大致會保持每年翻一番的增速,與全球基本同步。2012年中國電動汽車拉動鋰離子電池用量約42.01萬kWh,預計到2015年電動汽車市場用鋰離子電池的規模將增加到568.52萬kWh以上。
據山東一位長期從事電池業務的人士表示,鋰電池價格目前在2.6元/wh-2.8元/wh。據此標準測算,2012年中國電動汽車消耗動力鋰離子電池規模約11.34億元,到2015預計能達153.50億元。
目前國內涉足動力鋰電池領域的主要公司有:比亞迪、中航鋰電控股的成飛集成、國軒高科、中聚電池(0、萬向電動車有限公司、南都電源、國能電池等。
電子煙市場
電子煙的國內市場目前比較小,90%的電子煙銷往國外,主要市場在美國,2013年美國電子煙市場規模約10億美元,高盛預計美國電子煙銷售額未來幾年將達到100億美元。
鋰電池電芯是電子煙的關鍵部分之一,目前國內涉足電子煙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億緯鋰能,其半年報顯示,電子煙電池毛利率達23.05%,上半年鋰電業務收入1.74億元,電子煙用鋰電池在總業務中占比較小。
智能穿戴
工博士工業品商城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商城(m.lmelshi.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電話:021-31666777
新聞、技術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郵箱:syy@gongboshi.com
- 下一篇:分析:LED技術環境機遇挑戰并存
- 上一篇:線纜企業應多關注安防企業發展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