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往往會對地方官員“勾勒”自己龐大的薄膜光伏計劃,如終極目標達到10G瓦,短期目標——2012年為3G瓦,“滅了英利”、“成為中國最大薄膜制造商”都出自他之口。
今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名單中,萬達王健林、娃哈哈宗慶后、騰訊馬化騰、阿里巴巴馬云等富豪均廣為人知。不過,首次上榜的漢能控股集團(下稱“漢能”)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河君,了解的人并不多。
榜單顯示,李河君凈資產達到了665億元,超過了馬化騰、馬云、楊惠妍等知名富豪,位列第四。然而,就在去年的榜單中,李河君還難覓蹤影。
凈資產疑云
從漢能的業務路徑看,最大的產業就是光伏和水電。雖然有媒體也曾披露,漢能業務還遍及貿易、高端公務航空、教育及地產等,且總資產超過1000億元,李河君的個人持股超97%,但水電業務是漢能的主要收入及現金流來源(收入或達20億元),而這也是令其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原因所在。
不過,接受記者采訪的光伏業內諸多人士,對這位擁有兩架灣流G550私人飛機、操著廣東普通話的李河君,評價并不高。
2009年金融危機后才切入到薄膜光伏領域的漢能,主攻非晶、銅銦鎵硒(CIGS)兩類薄膜電池,生產基地分別位于雙流、武進、禹城、邳州、雙鴨山等,官網中宣稱“產能已達3G瓦”。
一位在山東當地從事光伏產品生產制造的人士路先生向記者介紹,漢能雖有多個生產基地,但實際投產的項目可能主要集中在四川雙流和山東禹城、廣東河源等,并不是所有基地都已經“開花結果”。因此,其號稱的3G瓦產能,對應的實際產量并不多。
而記者也拿到了來自不同光伏統計機構在2012年所做的全球光伏產量統計數據,漢能公司的光伏產量,沒能進入前二十位。而在另一份僅有中國公司的榜單中,前十大光伏公司中也無法尋找到漢能的蹤跡。
光伏制造的這部分業務,到底能折算成多少李河君的個人凈資產呢?有消息稱,截至2012年底,漢能已投資270億元在各大光伏生產基地中。
“個人凈資產的計算方法有很多種。一種算法是,按照當初其投資規模來計算企業持股者的凈資產,但這種計算方式,對光伏行業而言未必合理。”民生證券分析師王海生表示,“雖然一些較晚進入光伏的企業,其生產基地的建設成本低,投入也未必如2008年前的同類公司那么大,但中國的大部分光伏企業(包括現在的漢能)無法獲得盈利,而且前期投入的很多設備也都是貸款而來,計算光伏公司的凈資產意義不大。”
漢能光伏板塊中,還有一部分是電站資源的開發。其現與新疆、內蒙古、寧夏、江蘇、海南、歐洲等地簽訂了約10G瓦的電站建設協議。不過這部分業務如何計算凈資產,尚無確切的案例可尋。
太陽能光伏網首席顧問顧理旻也向記者表示,李河君確有一部分較好的資產,可能是水電業務。
漢能官網稱,其在云南、廣東等省份投資建設水電項目,目前的水電權益總裝機容量超過300萬千瓦。其中云南金安橋水電站總投資超過200億元,兩期總裝機容量達300萬千瓦,2012年8月并網發電。
一位國內大型電力公司的財務人士說,旗下有一個120萬千瓦的項目,凈資產約30多億元。如果參考該數字的話,300萬千瓦的項目估計凈資產在80多億元到90億元左右。
資本運作秘訣
“李總讓人感到佩服的一點是,他能把光伏做到現在這么大的規模。”一位離開漢能幾個月的人士,覺得李河君本人確實很有能力。
但熟悉李河君資本運作的人都知道,他的諸多光伏項目都是綁著地方政府“一起長大”。
據前述路先生所知,李河君當初在山東禹城建光伏基地時,與當地政府有一個協議,需要政府方面幫忙擔保并貸款8億元,但漢能對禹城的實際投資并沒有這么高,“大量貸款,可能都被漢能拿走了。”不過這種說法,尚未被漢能方面予以證實。
關鍵詞: 李河君薄膜電池光伏富豪
有媒體還稱,漢能的海南項目不僅廉價拿地,且6億元注冊資本金中的一半,來自于海口市政府的無息借款。此外,當地政府還幫助漢能從海南省工信廳、海口農信社等爭取到了5億多元的貸款及扶植資金。
李河君往往會對地方官員“勾勒”自己龐大的薄膜光伏計劃,如終極目標達到10G瓦,短期目標——2012年為3G瓦,“滅了英利”(國內最大的光伏企業之一)、“成為中國最大薄膜制造商”都出自他之口。
殊不知,薄膜電池在近幾年中的競爭力,已隨著晶體硅電池的成本下降、電價補貼等原因,而在業界幾乎被看作“明日黃花”。在國際光伏企業中,也只有美國的第一太陽能這一家薄膜公司,還算活得較灑脫。
有光伏人士告訴本報,李河君一開始瞄準的非晶薄膜電池技術,由于發電效率低于晶體硅電池而失去了優勢。此后,他及其團隊可能也看出了問題,先后收購了德國 Solibro、美國Miasloe等企業,加強自己在CIGS薄膜電池業務上的優勢,這條坎坷不已的道路是否會順利,仍難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