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與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九月五日發布的一份聯合報告,生產規模而非廉價勞動力成本推動中國光伏組件制造業的繁榮。
廉價勞動力成本以及慷慨的政府補貼經常被援引作為中國主導光伏制造業的主要原因,認為其形成了SolarWorld貿易挑戰的基礎,導致美國貿易去年對中國光伏進口商品征稅。
《太陽能光伏制造地區趨勢推動力評估》(Assessing the Drivers of Regional Trends in Solar Photovoltaic Manufacturing)由能源部出資,于九月五日在同行評審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發布。
NREL高級分析師艾倫˙古德里奇(Alan Goodrich)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全球光伏產業將可能包含一些當地的制造活動,以滿足當地需求并避免運輸成本,同時大規模集中制造業務利用地區固有的優勢來生產,如低成本能源或勞動力、熟練技能勞動力或鄰近創新基礎設施。”
作者采用單晶硅太陽能電池板最低可持續價格(MSP)來預測廠址。MSP預計,競爭均衡情況下產品的長期市場清算價或最低組件價格,將為公司提供豐厚的回報率,并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持續增長。
除了運輸成本,該團隊預計,考慮到組件、硅片和電池在各國家的制造成本差異,中國制造商今天較美國制造商而言,擁有23%的MSP優勢。但是該報告發現,規模和供應鏈優勢占中國工廠MSP優勢的大部分,可能被美國制造商所復制。
該報告表示:“我們注意到中國薪水不再是全球最低,表明在這一分析中其他調查因素可能推動地域MSP的差異。相對于美國工廠,規模和供應鏈優勢為中國光伏工廠提供了每瓦0.22美元的巨大MSP優勢。”
然而,該報告指出,通過使無補貼的光伏發電成本具有競爭力,未來技術創新可能看到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產能均衡。
其表示:“但是今天最先進的晶硅工廠的規模阻攔所有所有技術,除了最顛覆性技術。”
古德里奇表示:“附加的技術創新道路存在可能進一步降低成本,同時大幅提高硅光伏設備的典型性能。”
“如果這樣的創新得以實現,那么太陽能成本可能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在大部分地區與傳統的電力資源相比更具有競爭力。這些條件可能不僅提高對太陽能的需求,還緩和關鍵的投資風險因素——政策的不確定性,因此對于大部分地區的公司而言,能夠提高獲取的資金,甚至今天最大制造規模的公司可能相形見絀。”
“因此,進一步的創新不僅對于太陽能光伏實現廣泛采用以及使太陽能成為一個全球電力供應的重要來源方面十分必要,還可能利用領先的生產地點(如中國)的一個關鍵的競爭優勢,包括獲得資金成本、制造規模以及供應鏈利益。”
MIT副教授兼該研究的合著者Tonio Buonassisi表示:“‘Holy Grail’是一款具有高效率、低材料成本、金簡化可擴展制造的創新型光伏組件,可靠性毋庸置疑。”
“你今天可以買到的光伏組件擁有以上屬性中的若干條,但是并非全部具有。因此,實用技術創新是一個關鍵推動力,在價格和規模方面,加速光伏與傳統能源的會聚。這一共同目標,為了所有國家的利益,是利用我們的互補優勢的一個國際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