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辛仁周透露,為了進一步化解產能過剩,確保未來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工信部和發改委聯合制定了化解產能過?傮w方案,作為下一階段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指導方針。目前,方案已經完成了最后的修訂工作,即將于近日出臺。
“方案要求進一步提高企業準入的環保、節能和技術門檻,不達標的企業將會被責令整改,甚至取消行業準入資格。”對于方案中所涉及的具體要求,辛仁周做出了上述表示。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表示,進一步提高企業準入的環保、節能和技術門檻,將使污染企業為了達標而采購節能環保設備,從而倒逼企業進行“綠色”生產。這樣一來,不達標企業將會被市場淘汰。此舉既可以減少整個行業產能,又能改善整體環境的質量。
對于目前我國產能過剩的嚴重性,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黃群慧表示,與上世紀末和2005年前后出現的產能過剩不同,2009年延續至今的這一輪產能過剩涉及領域更廣、程度更嚴重,化解難度前所未有。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今年工業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凸顯,二季度末工業產能利用率平均只有78.6%,閑置產能高達21.4%。受此影響,產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劇,價格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上半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2%,已連續16個月下降。
黃群慧進一步分析稱,從范圍看,以前我國的產能過剩主要存在于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產業,而本輪產能過剩擴展到多晶硅、風電設備等代表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新興產業,大有從局部向全局蔓延之勢;從程度上看,基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2年7月估計,2011年產能利用率已降至60%左右,說明我國當前面臨的產能過剩十分嚴重。
“下一步化解產能過剩應將重點集中在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侯宇軒表示。他指出,化解產能過剩應從行政干預轉為充分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同時有序推進產業梯度轉移和環保搬遷,引導綠色產能向優質企業和更具比較優勢的地區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