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軟下馬”變成能夠贏得民意支持的“軟上馬”,企業和政府還需要更多的溝通
今年7月,廣東省江門市政府以“紅頭文件”的形式,下發公告,宣布終止該市下轄的縣級市——鶴山市已經規劃推進了一年多時間的龍灣工業園項目。按照原有計劃,這個產業園將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主導建設核燃料產業項目,成為“具有標志性的亞洲核燃料加工中心”。
這是一個計劃投資370億元的龐大項目。在規劃之前,其同類企業已在四川、甘肅和內蒙古地區安全運行了數十年。
這是一個“當地群眾”一度認可的項目。而其社會風險穩定評估報告引發了更大區域內“本地群眾”的強烈反對。
這是一個各方仍持不同意見的項目。在核電業界人士看來,能否讓公眾審慎、客觀和冷靜看待核安全問題,已成為福島核事故后正在恢復中的中國核電產業能否順利發展的“生命線”,而在這一過程中,作為市場主體的當事企業和監管主體的政府部門壓力巨大,責任重大。
消除敏感心理需充分溝通
鶴山是僑鄉江門下轄的一個并不引人注目的縣級市。由于沒有耀眼的GDP、靚麗的風景名勝以及顯赫的歷史背景,“希望獲得重大項目促進本地發展”被外界視為鶴山市政府愿意吸引核燃料工程落地的主要動力之一。
“客觀來說,地方政府希望發展經濟,這個項目是有市場基礎的,不是地方政府出于政績沖動的‘拍腦袋’工程。”負責推動落實龍灣工業園區項目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鶴山市發改局局長鄧衛東說。
中國核燃料加工業起步并不晚,但主要集中在地廣人稀的西部省區。2012年底,中國完成全國核電安全大檢查并重啟核電站建設之后,如何滿足東部沿海地區日益增大的核燃料需求、降低長途運輸成本、營造更加安全與更加可靠的核燃料供應線路,已具備了更加充分的市場基礎。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龍灣工業園區就是在此背景下誕生的重大項目。這個工業園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中國廣核集團共同投資建設,規劃總用地面積逾229公頃,總投資約370億元,集中建設鈾純化轉化、鈾濃縮、核燃料元件制造等設施,打造“一站式”的核燃料加工產業鏈。
中核集團有關人士說,作為中國東南沿海第一座核燃料加工廠,園區內工廠提煉的鈾原料將供應大亞灣、臺山、陽江和福建等地的核電廠,未來的目標是逐步成為“具有標志性的亞洲核燃料加工中心”,“到2020年年產金屬鈾總量可以達到1000噸,不僅可滿足國內需要,還可通過對外銷售掌握亞洲地區的核燃料產業主導權。”
在業內人士和專家看來,這一項目具有充分安全保障和現實參照范例,可行性較高。從安全環保層面看,我國核燃料加工設施運行五十年來的輻射環境評價結果顯示,現有核設施運行對環境的影響非常小,各種監測數據均在當地本底(天然存在的輻射)范圍內,對公眾的個人劑量遠低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規定的限值;從周邊環境影響和示范案例看,龍灣產業園區半徑10公里范圍內唯有月山鎮的中心鎮區超過萬人,無十萬人以上城鎮,“這些都表明項目規劃在鶴山是合理的!
核工業(天津)理論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池雪豐說,核燃料加工生產基地就是一個機械加工場,不需要任何特殊條件,之所以選擇地質結構較為穩定的地區,是為了避免發生地震時的機械損失。而選擇在鶴山,主要是考慮到鶴山周邊的核電站較多,核燃料需求較大,運輸成本較低,同時,鶴山的地質結構也較為穩定。
他說,目前在英國、荷蘭和德國均有靠近人口稠密城市的核燃料生產基地,而中國國內的兩個核燃料基地也都在包頭和宜賓的市區。
7月4日,該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公示。鄧衛東說,在“穩評”公示后的一個星期內,兩個征集意見的郵箱收到超過2萬封電子郵件,絕大多數對項目表示反對。反對意見主要集中在項目的安全性和環境影響方面;隨后,江門市區內先后出現了多次群眾較大規模的聚集,有的人從江蘇等地趕來表達反對意見。
面對群眾的反對意見,江門、鶴山兩級政府采取了“主動應對、及時下馬”的措施。7月12日,鶴山市政府舉行媒體通氣會,表示為讓公眾有更充裕的時間廣泛、深入認識這個項目,公示期將延長10天,同時采取措施加強與社會各界溝通交流。7月13日,鶴山和江門市政府又先后宣布,決定該項目不予申請立項。
反對聲音更多來自鶴山之外
與以往一些項目不同的是,在鶴山核燃料工廠項目此次“折戟”歷程中,民意引爆的“節點”既不是項目規劃提出之初,也不是項目正式簽約之際,而是項目通過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之后,值得分析深思。
根據去年8月國家發改委出臺的規定,國家發改委審批、核準或核報國務院審批、核準的在我國境內建設實施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在開展前期工作時,必須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分析和論證。廣東省去年12月出臺了相應的地方性辦法。
鶴山核燃料項目,是廣東運用這一新規的首例。該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由中核集團委托廣州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完成,鶴山市政府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江門諾誠工程咨詢公司對這份報告又組織了評審并予以通過。7月4日這份報告在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上公示。
據鶴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人介紹,鶴山市政府和業主單位為獲得公眾理解支持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如報告公示期間,詳細回答電子郵件關注內容;分批舉辦了多場科普講座,參與人員包括機關干部、中小學師生;在政府網站開展專題問政話題討論;舉辦網民座談會,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