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與人類相比,出現在一線生產崗位的機器人究竟存何優劣?專家認為,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消除外界對機器人的認識誤區。
到底什么是機器人?將機器人理解為外形類似于人類的精密機械設備頗為狹隘。反之,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自主完成規定動作或操作的機械設備都可稱為“機器人”,因此“機器人”可呈現履帶、機械手臂,抑或人形等多種外觀。
在生產線上,工人相比機器人操作較為不準確。產品通過機器人拋光,成品率可87%提高到93%,因此無論“機器手臂”還是更高端的機器人,投入使用后都會使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其次,機器人有更高的承受力。富士康的工人隊伍中多是出生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后的年輕人,長期重復簡單的勞作使他們壓力倍增。出現員工N連跳后,富士康正在通過采取大范圍漲薪、大規模遷廠、提高一線員工工資等舉措,避免悲劇重演。而機器人的投入使用,也能使富士康避免遇到類似的“麻煩”。
此外,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也是富士康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我國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努力實現最低工資標準年均成長13%以上,職工工資成長15%。成本壓力下,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富士康自然會考慮轉變生產方式!鄙轿鞔髮W經濟與工商管理副教授耿曄強說。富士康早期得益于大陸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但近年來這一優勢正在消失。因此企業會從利潤最大化出發,降低生產成本以提高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