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是國家發改委發出調整非居民天然氣價格通知的第12天,也是四川省發改委宣布采用存量氣與增量氣加權綜合作價辦法的第1天。喊了多年的天然氣價格改革,正像血液一樣,已開始漸漸從心臟輸送到五臟六腑,并將進一步滲透到肌理。
作為第一個出臺方案的省份,四川省這個具有參考與借鑒價值的首套方案自然受到業界廣泛關注,多家媒體競相報道。
能源行業發生新的動態時,媒體似乎更傾向于報道其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業內的不滿情緒。可以看到的類似“天然氣價上調,‘三桶油’直接受益”,“多領域天然氣漲價或是遲早事”的標題遍布網絡媒體。
從媒體的角度看,這種做法利弊參半。它的利在于對行業起到監督作用,把最壞的一面展現給世間。它的問題和不確定性在于,有時會讓原本值得歡喜、值得鼓勵的事情大打折扣,讓行業失落、甚至失去信心。
事實上,在一些受訪的業內人士看來,市場化改革是天然氣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實現這一目標還是需要一定的過程。價格是市場機制的核心,理順價格機制,使價格能夠真正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和環境損害成本,使天然氣開發企業有錢可掙,才能真正推動行業發展,避免政府“喊破了嗓子”,企業卻“甩不開膀子”。
天然氣價格改革之所以“喊了很久”背后原因復雜,各部門都有各自苦衷。無論是氣價連動法,還是市場凈回值法,這些方案最終的結果還是實現市場化的一種方法。然而,在各行各業各界的訴求下,任何一套方案總是顯得不那么成熟。
但筆者認為,沒有反復的實踐和調整,或許永遠都找不到最成熟的方案。而本次非居民和天然氣價調整正是許多業內人士喜聞樂見的。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曾經明確表示,此次天然氣價格調整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市場化取向,建立起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和資源稀缺程度的、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近期的主要方法是,建立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逐步理順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為最終實現天然氣價格完全市場化奠定基礎。
天然氣價格是升是降不是根本,市場化才是。以美國為例,美國氣荒后,政府大幅提高氣價,極大地刺激了社會投資的積極性,眾多企業紛紛投身于包括頁巖氣在內的天然氣勘探開發,掀起了美國的頁巖氣“革命”,極大地釋放了頁巖氣產能,改善了市場供求,進而促使天然氣價格快速下降。
天然氣價格改革不僅其自身向市場化越走越近,還將向整個能源行業證明市場化價格機制帶來的優勢,更被行業內視為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重要因素。
可以預見,對非居民用天然氣高價的議論將在這半年多里綿延不絕,新的價格對天然氣行業發展來說是喜是憂將令業界高度期待。2013-2014年間,我國天然氣消費總量占所有能源比例的上升將會是本次調價最大成功。
希望這不僅是天然氣價格的逆襲,它的意義將向整個天然氣行業傳遞,進而觸動中國整個能源領域。這次調整帶著市場化的力量,一種合乎自然規律的力量,同時也會帶來各種好的壞的想像,其帶來的影響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