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leyFool是全美最受歡迎的投資理財網站之一,也是眾多中小投資者抱團投資的大本營。從今年三月開始,該網站開始向投資者們發送一封名為“親愛的中國,一切都結束了”(DearChina,itsover)的電子郵件,認為中小投資者可以在被稱為“中國時代終結者”的3D打印技術中得到可觀的回報。
其實3D打印對于越來越多的人來說,已經不再陌生。在金融危機復蘇以來所提倡的制造業復興過程中,美國人以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都已經慢慢接觸到了這個仿佛在一夜之間興起的技術名詞。許多媒體甚至將3D打印技術看作是終結以“中國制造”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的最新技術。
不過,令許多人感到意外的是,3D打印技術這個目前炙手可熱的“新興技術”,其實肇始于上世紀80年代。1984年,3DSystem公司的查克·霍爾(ChuckHull)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3D打印機,比它的初步普及早了近30年。
在技術上,3D打印即三維打印,本質上是一種加式制造技術,它通過對材料一層層不斷地疊加,使被打印的對象在傳統打印機所能夠實現的長度和寬度這二維之外,擁有了高度這個第三維。它在建筑設計、工業設計、汽車、航空航天、軍事、工程、醫療、生物技術、時尚、服飾、珠寶、教育、地理信息系統、食品和其他諸多領域的應用,極大方便了模型設計,同時使“定制化”的商品的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
去年秋天,紐約曼哈頓出現了第一家3D打印店。在這個由著名3D打印公司MakerBot所開設的3D打印零售店中,顧客可以觀看3D打印機演示,參加相關培訓活動,并根據自己的喜好,定制獨一無二的禮品。其實,除了這樣的民用3D打印外,許多大型企業也已將3D打印技術嵌入到生產過程中。比如,諾基亞、耐克、寶馬和迪士尼都已經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這家3D打印公司的技術。而對于這個行業更重要的是,經過了不斷的技術革新和普及之后,一臺3D打印機的價格,已經從原先的10萬美金降到了799美金。這比最低配置的蘋果電腦還便宜了200美金。
廣闊的應用前景加上越來越大眾化的價格,使得3D技術在沉寂了將近30年之后,乘著制造業復興的浪潮,進入了華爾街的視野中,也進入了華盛頓的視野中。奧巴馬政府將3D打印技術作為其重振美國制造業的重要支撐技術之一。
然而就像互聯網對于華爾街和華盛頓來說絕不僅僅是一項技術一樣,3D打印同樣也絕不僅僅是一項技術革新。如果說互聯網的核心市場價值就是信息的價值和信息分享的價值,那么3D打印的價值,就是定制化的價值。
個性化的定制服務,這個在傳統大工業生產中被認為與大批量生產背道而馳的理念,在未來3D打印產業中有望得到實現,使得“批量生產”與“個性定制”在未來的3D打印車間里得到完美結合。其對于制造業的革新程度,堪比互聯網技術對于計算機領域的革新。
再讓我們回頭看看國內。有人說,3D打印是中國在現代制造業上唯一與歐美國家肩并肩競爭的領域。的確,3D打印技術在國內已經開始起步,不過主要還是集中在科研機構和企業實驗室中,其商業應用尚未開始普及。
然而,許多地方政府卻迫不及待地在政策上提前普及起了3D打印技術,甚至提出了所謂的“產業規劃”。但3D打印產業和其他高新技術產業一樣,不是通過簡單的產業規劃、項目引進和企業落地就能完成的。
前工信部部長李毅中5月份在“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上的講話,掐準了3D制造在中國發展的“七寸”:“3D打印目前適用于少批量、小尺寸、高精度、造型復雜的零部件元器件的加工制造,難以代替大規模、大批量的加工制造。”中國3D打印技術的發展,應該更多地考慮與傳統制造業的優勢互補、融合發展。
對于像廣東這樣一個擁有龐大產業基礎的制造業大省來說,3D打印產業的最大價值,不是建立一個全新的產業,而是使3D打印與傳統裝備制造流程無縫嵌入,與傳統制造業融合發展。
一句話,廣東需要的是一個嵌入了3D打印技術的現代制造業,而不是一個3D打印產業。
然而,從技術成型到產品成型再到市場成型,3D打印技術在美國花了近30年才真正走入大型制造企業的流水線中。而在佛山乃至廣東,如何使這一過程加速,實是值得我們在制造業轉型之時踏踏實實尋找答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