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秘書長張文雷日前表示,工信部正在會同協會對2007年發改委發布的《氯堿(燒堿、聚氯乙烯)行業準入條件》進行修訂工作,今年7月上旬將出臺氯堿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標準。
據了解,我國的氯堿工業主要采用隔膜法和離子膜交換法兩種生產工藝。氯堿工業的主要產品包括燒堿、聚氯乙烯(PVC)、氯氣、氫氣等,氯堿產品主要用于制造有機化學品、造紙、肥皂、玻璃、化纖、塑料等領域。近年來,中國氯堿工業迅速發展,原有氯堿企業紛紛擴大了生產能力,一些新的企業也相繼投產,產能快速提升,氯堿工業呈現出加速向規模化發展的態勢。
然而當前國內氯堿化工行業產能擴張過快,結構性過剩問題突出。據中國氯堿工業協會不完全統計,2005~2010年間,約有160家企業新擴建了離子膜燒堿項目,同時配套建設了聚氯乙烯(PVC)和有關的氯產品項目。
數據統計顯示,2012年1~12月僅PVC行業累計產量為1317.8萬噸。目前國內產能2400萬噸左右,開工率維持在五至六成,閑置產能達到四至五成。
有統計顯示,PVC行業產能過剩的現象從2008年就開始了,近半年來長期停車的閑置產能也有330萬噸左右。2013年1~5月,全國新增產能129萬噸,除去部分淘汰裝置,較去年年底增加96萬噸,今年下半年預計仍有337萬噸左右的產能繼續投產。
據張文雷介紹,此次標準制定將重點從環保、安全生產、能耗標準等方面來制定,而不簡單地從規模以及生產工藝來考慮。國內目前有燒堿生產企業176家,聚氯乙烯生產企業94家,現有氯堿生產企業平均裝置規模在20萬噸/年左右。而美國現有聚氯乙烯生產企業7家,平均規模達到了11萬噸,日本現有聚氯乙烯生產企業7家,平均規模為30萬噸,韓國現有聚氯乙烯生產企業2家,平均生產規模在72萬噸。在國內氯堿產能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國內企業在產能規模和產業集中度方面仍與國際有差距。
張文雷指出,現在,有企業在不具備任何競爭優勢的情況下就上馬大型氯堿項目。因為對地方而言,氯堿產品下游產業鏈長,可配套項目多,是各地化工行業招商引資項目重點。部分地方政府為了謀求經濟發展,脫離當地實際,不考慮區域的資源需求、環境承受能力和企業經濟效益等問題。
他表示,氯堿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標準出臺之后,將強化對規模、區域布局、能耗標準、安全評價標準和環境評價等全方位的要求,嚴格開展行業準入管理督查,對已審批建設和投產項目按照準入條件中規定內容進行審查,實施差別化電價、稅收和信貸政策。探索與建立健全我國碳交易市場相結合,建立氯堿推出產能與碳排放的換算方法,以市場化手段運作推出產能的碳排放權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