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歐盟公布對中國光伏“雙反”的初裁結果,決定從6月6日至8月6日對涉案中國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雙反”未能在兩個月內達成解決方案,4個月之后稅率將升至47.6%。作為我國光伏產品重要的出口地,歐盟此舉無疑讓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雪上加霜。一時之間,歐洲成了我國光伏企業的“噩夢”,另一方面,正所謂“西方不亮東方亮”,根據NPD Solarbuzz亞太和中亞新興光伏市場報告的最新研究,到2017年亞太和中亞新興市場的光伏需求將超過3GW。
報告提示,亞太和中亞將在未來五年里快速成長,提供大量的商業機會。報告稱,澳大利亞、中國、日本和印度的光伏需求在過去幾年里有著引人注目的增長。除了上述4個主要光伏市場,在亞太和中亞地區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有望在未來5年里為全球光伏市場提供顯著的安裝量,并在2017年底占據全球光伏市場4%的市場份額。在2013年,預計東南亞地區將繼續領導亞太新興光伏市場并占據亞太和中亞新興市場48%的市場份額;東亞和南亞地區的新興光伏市場也有望快速增長并占據值得關注的市場份額。到2014年,亞太新興市場的全年需求有望達到1.4GW,并在樂觀情況下有望達到1.6GW。
亞太光伏新興市場的樂觀,是解決我國光伏“困局”的根本辦法嗎?如果亞太光伏新興市場也對中國光伏企業實行“雙反”政策,我們應該怎么辦?在亞太等新興市場預測樂觀之時,筆者倒是認為,我們不光應該拓寬海外銷售市場,更應注重培育國內光伏市場。中國有句古語叫做:打鐵還需自身硬。這不光意味著光伏企業的產品要“過硬”,更意味著要將國內光伏市場“做強做硬”,只有“墻內開花”,受到“墻外”的影響才會減弱、風險才會降低。
有句俗語說的好,“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政府層面,應開拓國內光伏產品的應用,在政策上要更多地鼓勵分布式太陽能發電,支持家庭和企業自發自用。集中式的太陽能發電站面臨并網難、遠距離輸電成本高、損耗大等問題,對局部地區自然環境還會帶來潛在危害。因此,在補貼等政策上,應當更多地鼓勵家庭和企業“自發自用、余量上網”的模式,推廣分布式發電,實現就近并網、降低環境風險。此前國家電網出臺的并網措施,為分布式太陽能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同時,我國政府還需完善光伏發電補貼政策。目前,分布式發電個人用戶大概需要20年左右才能收回投資成本。短期內,光伏發電投資仍然面臨成本高、收益低的問題。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表示,電價補貼在歷經近一年時間的博弈之后,終于形成統一意見。按照王仲穎的說法,最終的統一意見為:大型地面電站集中上網電價四類資源區依次為每度0.8元、0.9元、1.0元、1.1元。對于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將分為三類設度電補貼:工商業用戶補貼0.2元,大工業用戶補貼0.4元,居民、醫院、學校以及農村等享受優惠電價用戶補貼0.6元。而三類項目自發自用余量部分,電網公司按當地火電標桿價收購,并由財政統一補助0.35元。雖然補貼新政尚未“落地”,但卻釋放向好發展的預期。
另外,政府層面還需鼓勵行業競爭,避免地方保護主義政策,推動光伏系統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使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時代盡快來臨。唯有成本與收益相對平衡,才能真正培育好國內光伏市場,加強光伏產品在國內的推廣和應用。
對于光伏企業層面而言,企業應該有危機意識,正是因為近些年光伏企業“危機意識”薄弱,盲目生產,忽略國內及國際市場消化能力,才導致光伏危機來得如此猛烈。企業距離倒閉有多遠?任何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家都應該認真思考這樣的問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的回答是:微軟距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因為微軟“怕死”所以才能活得更長。對于身處國內的光伏企業來說,當前危機意識更不能松動!光伏企業發展更要“標本兼治”,既提高技術創新和研發,從而增強全球核心競爭力,同時也要轉移海外市場方向,拓展歐盟以外的其他地區光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