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全球論壇日前在成都召開,600多位與會商界領導者,在這里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共同尋找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其中,歐盟近日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引起各方熱議。參加的多名經濟學家和企業家都表示,歐盟此舉不但會導致“兩敗俱傷”,其“以鄰為壑”的舉動更會阻礙經濟復蘇的進程。
□關注歐盟光伏雙反
>>熱議
貿易保護無助解決問題
“歐盟采取強硬措施,事態發展到這一步是令人不安和沮喪的,希望通過談判得到轉機,這也是唯一方法。”參加《財富》全球論壇的美國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對記者說。“中歐雙方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但愿這一事件不要影響中歐將來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史蒂芬·羅奇說。
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對記者說:“保護主義無助于解決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困境。”他指出,每個國家情況各有不同,但不應當用彼此間的差異來阻礙共同發展,各方應當更有智慧地溝通以減少相關領域的分歧。
“中國產業日益發展,99.9%的歐美企業都與中國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能因為那0.1%的‘雜音’影響整個大局。”參加論壇的美國商會會長兼首席執行官托馬斯·多諾霍對記者說。
參加論壇的多位歐美企業界人士表示,這次歐盟委員會并未裁定之前預定的46%的高關稅,而是刻意留下兩個月的談判“窗口期”,并且降低了稅率,也正凸顯了歐盟內部對于“雙反”的爭議,一些國家意識到了貿易摩擦后“兩敗俱傷”的結果。
>>反思
加快調整發展模式步伐
論壇嘉賓分析認為,一個光伏業的“雙反”問題之所以能引發如此多的關注和質疑,歸根究底是因為這不僅是兩方企業間的角逐,更是經濟不景氣下歐盟急于占領市場、挽救就業的“算盤”。一旦光伏制裁“得逞”,接下來可能是其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產業步其后塵。
面對一次次的貿易摩擦,我們不得不反觀國內產業存在的問題。企業無序擴張,地方政府推波助瀾,聯手導致光伏產業由新興變成過剩的“悲劇”。而為了爭奪海外市場,國內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可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最終帶來的不是外匯,而是整個產業的“寒冬”。
“這樣的經歷足以令我們對此前盲目擴張產能、海外市場過度集中、原材料與市場‘兩頭在外’等一系列問題有更清醒的認識,并加快調整發展模式的步伐。”《財富》論壇參會嘉賓、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說。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
“中國經濟增長不如前30年那么快,但從長期看仍然比較樂觀。因為在過去的30年中,中國經濟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還沒有完全啟動消費,如果能擴大內需,肯定能有不錯的增長。”
世界建材行業巨頭——拉法基集團董事長兼CEO樂峰:
中國大規模城鎮化不僅給中國,也給世界上像拉法基這樣的企業帶來機遇。目前中國51%的居民生活在城鎮,到2050年將達到70%。城鎮化意味著需要建設更多住房,交通設施也必須四通八達,這對建筑行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全球化工業巨頭杜邦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蘇孝世:
隨著人口密集社區的不斷增多,中國亟須建設大批安全可靠的公共基礎設施,以滿足不斷飆升的城市居民的需要。中國還必須保持食物鏈的健康與安全,并繼續采取措施,改善空氣和水的質量。只要政府和業界共同努力,中國的城市化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可以盡量避免付出自然環境的代價。
麥肯錫咨詢公司合伙人陳立凱:
中國大學生目前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技能錯位,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到2020年60%的中國人居住在城市,可能會造成人才過剩的現象。而農村地區則會出現人才極度匱乏,屆時會造成高水平技術人才出現缺口,低技能人才供過于求的現象。(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