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的公告稱,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無法歸還到期債務,依法裁定破產重整。施正榮花12年構筑的光伏夢,一覺醒來繁花落盡終成空。
截至今年2月底,包括工行、農行、中行等在內的9家銀行對無錫尚德的授信余額已達到71億元。
“這是內外因交困一起集中爆發的結果。”近期一直在光伏市場進行調研的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所副所長、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史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光伏企業普遍“寒冷”
“主要是這個寒冷期太長了。”光伏行業的領頭羊之一、英利集團公共關系總監梁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梁田說,實際上,從2011年中期開始,整個行業就遇到了危機。這場發端于美國,實際上最嚴重的是歐洲的“雙反”調查,讓中國的光伏企業出口嚴重受阻,整個行業虧損嚴重。
在江浙一帶,已經有大量中小型光伏企業或是破產,或是老板跑路。有統計顯示,2012年,25家光伏上市公司蒸發的流通總市值高達229億元。
梁田認為,整個行業的困難,主要問題在于資金壓力過大。他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市場供大于求,處于買方市場的情況下,買方不愿及時付給貨款,占壓了大量資金。二是危機持續時間過長,已經兩年的時間,即便有積累也頂不住。三是行業不被看好,投資機構猶豫,以及銀行抽貸、限貸、停貸,導致資金缺乏。
梁田說,由于競爭環境激烈,點對點的競爭升級,會有一部分實力不夠的企業垮掉或重新組合。“尚德公司的破產,這是誰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梁田說。
不過,在梁田看來,尚德破產只是個個案,并不具有普遍性。
梁田認為,任何行業都會有優勝劣汰,企業破產也是正常的事情。從國內市場看,發電組件只是存在階段性的過剩,再有一段時間消化就會趨于平衡。盡管慘淡經營,“但整個行業還會有很好的發展。”梁田說,“正因為我們做得全球領先,才遭受歐美的打壓。”
史丹則認為,光伏產業之所以遭遇“寒冬”,是由于內外交困所造成的。外因是“雙反”直接影響出口。內因是:一方面國內市場啟動滯后,光伏的組件成本又高,市場接納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對產業來說,產能過剩,產業低水平重復建設是造成市場無序競爭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不僅是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已經是個老大難問題。一些地方政府的強力介入,使得市場信號失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經營與決策的失誤率往往也會提升,更容易誤判形勢。然而政府終究無法左右市場規律,一旦市場的懲罰來臨,誰也拯救不了。
從個案分析,在史丹看來,規模擴張、銀行發債、效益下降,是尚德破產的重要因素。但是,對于光伏產業來說,又該如何看待和反思尚德的命運呢?
鼓勵分布式能源應用是關鍵
如何讓光伏企業度過“寒冷期”?梁田認為,一方面,應該利用財政政策引導金融資金加大對光伏企業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大應用環節的補貼力度,如鼓勵分布式能源的使用。
據了解,中國有100多個城市建設了光伏產業基地,但九成以上產品依賴國際市場,國內需求不足3%。
事實上,為了減輕市場的壓力,一些光伏企業采取做下游電站的辦法消化部分產品。對此,梁田表示,“這也是市場的一種選擇,政府應該因勢利導。”
梁田表示,從長遠來看,石化能源最終會走到沒有的那一天,光伏發電是未來的方向。
所以,梁田認為,政府應對行業保持清醒的判斷,應有區別地對待光伏企業。他說,好的光伏企業特征很明顯:一是市場占有率高;二是有自主品牌;三是有技術領先性。
中國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證券事務部經理徐暢表示,隨著并網問題的逐步解決,中國光伏市場正在走入一個規模“應用時代”。
徐暢建議,光伏企業要應對“寒冬”,一是上游制造企業要勤修“內功”,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抓住這次行業調整的機會,整合一部分企業,做大做強。二是下游應用企業,要抓住這次光伏應用的機遇,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系統集成能力,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可靠的系統解決方案。三是針對國際經濟環境以及行業發展的趨勢,需要政府通過積極的支持政策引導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
對于光伏市場的前景,史丹也表示,“隨著成本的下降,國內應用市場的拓展,未來應該有很好的發展。”
她同時認為,“關鍵是要在國內創造一個良好的消費市場環境,讓光伏企業從困境中走過來。”她說,國務院去年已經明確鼓勵光伏發電的的五條意見,其中之一是要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著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鼓勵單位、社區和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有序推進光伏電站建設。在關鍵技術應用層面,比如儲能技術,是光伏行業的薄弱環節,也應予以補貼。
讓消費者有條件接近新能源
在史丹看來,通過財稅政策補貼消費者更有利于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使用太陽能,可以通過減少排污費和所得稅等財稅政策進行鼓勵。讓消費者更愿意采用清潔能源。”史丹說。
而在一些地方,在財政資金的支持下,分布式能源在單位發展的勢頭正在實現突破性進展。2012年,中央財政撥付資金130億元,支持光伏發電國內推廣應用的總規模達到5200兆瓦。
工博士工業品商城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商城(m.lmelshi.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電話:021-31666777
新聞、技術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郵箱:syy@gongboshi.com
- 下一篇:光伏企業生存之道:技術為王
- 上一篇:下一代移動終端:傳感器將變得更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