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掛牌成立的“中國廣核電力股份公司”或將成為中廣核的上市平臺,公司將以核電站的運營為主業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受殃及而沉寂許久的中國核電因國家能源局一紙《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再次釋放出重啟,甚至加速發展的信號。
《意見》指出,我國將適時啟動核電重點項目審批,穩步推進沿海地區核電建設,做好內陸地區核電廠址保護。加快完成AP1000(第三代核技術)設計固化、主設備定型,推動AP1000自主化依托工程建設。制訂核燃料技術發展總體戰略規劃,保障核電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同時明確2014年新增核電裝機864萬千瓦。
相對于此,2013年我國僅新增兩臺機組,共221萬千瓦。那么,今年我國核電新增裝機將是去年的近4倍。
同時,在業界看來,以目前國內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綜合造價約150億元,設備費用占項目總投資60%計算,若2014年新增864萬千瓦核電裝機,則核電設備市場將達到750億元-800億元規模,是2013年的2倍以上(去年我國完成核電投資609億元,60%設備費用約為365.4億元)。
中核工業謀上市
資料顯示,去年,我國完成核電投資609億元,同比減少22.4%,全年新增兩臺機組,共221萬千瓦,分別是福建寧德一期工程1號機組以及遼寧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1號機組。
而目前業界公認將于2014年啟動建設的機組便已達到6臺,約648萬千瓦(“十二五”計劃之內)。其中包括浙江秦山核電一期擴建工程1號機組、福建福清核電一期工程1號機組、福建寧德核電一期工程2號機組、遼寧紅沿河核電一期工程2號機組、廣東陽江核電1號機組和2號機組。
此外,3月中旬,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到寧德核電項目調研時曾指出:“國家大力發展核電的決心是堅定的,核電在未來國家經濟發展、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碳排放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時,作為國家戰略的執行者,各大企業也蓄勢待發。
日前,2014年3月24日掛牌成立的“中國廣核電力股份公司”正是中廣核的上市平臺,其將以核電站的運營為主業。
相較中廣核,中核工業則顯得高調許多,其董事長孫勤此前曾公開表示,中核打算在年內完成首次公開發行(IPO),融資目標為100億元-200億元。
在業界看來,核電產業資金缺口主要來自于管理層提出的“核電‘走出去’”戰略,而這恰是中核工業、中廣核欲開拓二級市場融資渠道的初衷之一。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預計,未來10年,除中國外,全球約有60臺-70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開工建設。同樣依照上文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綜合造價約150億元計算,未來10年國際核電市場規模將高達1萬億元。
也有業內人士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中核工業、中廣核的上市動機,“上市也是混合經濟的一種方式,國有資產接受公眾、媒體監督,符合國家利益。同時,以上市公司面目示人,而非國有資產公司,也為核企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便利”。
融資渠道以外,中國核企長期投入積累的核電技術,開發、運營經驗等也使之具備了極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優勢。
以中廣核為例,日前,該集團剛剛公開展示了包括中廣核與中核集團共同研發的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適用于二代改進型和三代商用壓水堆核電站的自主品牌先進燃料組件、多用途小型壓水堆系列堆型等12項以“提升核電安全發展水平、推動中國核電‘走出去’”為宗旨,研發成功的核電重大科研成果。
與此同時,截至2014年3月31日,中廣核擁有在運核電機組9臺、總裝機容量達到941萬千瓦,占我國大陸在運核電總裝機的59%.在建機組數量15臺、總裝機容量1772萬千瓦,占我國大陸在建核電總裝機的54%以上,居全球核電企業第一。
核電設備供應商充分競爭
今年我國核電市場的近千億元投資,以及未來10年國際市場的約萬億元空間,共同為資本市場勾勒出了一幅核電發展的宏偉藍圖。
聚焦A股市場,目前業務涉及核島等主設備建設領域的上市公司上海電氣、中國一重等。此外核電概念股還包括久立特材、江蘇神通、浙富股份、南風股份?梢灶A見,隨著中國核電的重啟,以及“走出去”的實施,這些公司將不同程度受益。
上海電氣是提供核島、常規島等主設備的重要公司,其2013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新接核電核島設備訂單逾16億元,同比增長顯著。但與此同時,公司核電核島營業收入同比減少26.6%.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前期核電設備供應商的業績下滑,一方面是由福島核事故致使核電項目停滯引起,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供應商間的競爭正漸趨白熱化。隨著中國核電發展的重啟,上述幾家企業核電板塊的業績會有所轉好,且‘龍頭’地位仍難以撼動,但與此同時,一家獨大的情況已一去不返。因為只有充分競爭,才能夠為中國核電‘走出去’打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