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機器人產業目前依舊處在一個起步階段,但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退,概念已經被炒得看不到頂了。產業正在以蓬勃的姿態奔向光輝時代。
2013年12月30日,工信部發布《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專家預計到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2014年被認為是中國工業機器人元年。
“用工荒”新生產力促升級
機器人出現最大的因素在于人——勞動力本身,一方面是人工成本提升,另一方面是新一代年輕人面對傳統產業枯燥單一技術活沒有興趣,造成用工荒。“人均勞動力成本近兩年平均下來每年都有10%的增速。”廣發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董亞光稱,從節省開支的角度,機器人對人工的替代性表現得非常明顯。另一個原因是產業升級。在從量向質的轉折中,提高價值鏈要求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以使產品質量趨于穩定。兩大因素給機器人產業的爆發性增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間。
然而,用工荒并不是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唯一因素,招工難只是一個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社會發展的推動。目前制造業發展,除了招工需求之外,還有技術上的進步需求,我們不應把機器人產業發展只看做是一個應對勞動力短缺的措施。在美國已有這樣的說法,我們正在從互聯網時代向機器人時代轉變。也有一種說法叫第三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是整個社會結構、人的知識水平、生產手段、產品等的急劇轉變。
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促發展
機器人市場這塊蛋糕很誘人,但想要分一杯羹,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中國來說,機器人的應用技術這塊發展就不成熟;而中國從事這一行業的企業也不多,關鍵是技術層面未達到標準。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包括電機、伺服系統、驅動系統以及減速機。國內機器人企業成本居高不下,一是沒有規模,二就是核心零部件無法自給。
董亞光介紹,機器人產業的劃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機器人本體,比如工業機械手等;一類是系統集成,為用戶企業做一些自動化的生產線。國內機器人本體生產式微,市場份額基本由國外機器人制造公司覆蓋。
國內機器人企業多數生產系統集成,優勢主要在技術人員人工成本方面,以及對接一些規模不大的傳統企業。目前國內生產機器人的上市公司,本體占比仍然較小,個別能夠生產控制系統的公司,也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產品可靠性還有待市場檢驗。但是如果持之以恒,不斷加大投入,是有可能在未來5~10年,掌握核心技術,改善市場定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