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底,國家電網北京市電力公司聯合北京市各區域政府共同發布“網格化”配網規劃成果,未來的首都配網,將以通州環渤海總部基地為代表的A+供電區域,供電可靠性將達到99.9999%,年戶均停電不超過30秒。
“44016個網格,平均每個網格4.2公頃,每個網格都是首都配網規劃變革的象征,既與區域發展相適應,又主動引導和服務地區經濟。”
1月13日,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總經理助理馬林峰思索著如何將進一步完善“網格化”配網規劃,及時掌握地區規劃動態調整,修編完善一次網架、自動化和電力管道等規劃內容。
5.74萬平方米的城市生態軸線,濱水宜居的城市空間,環渤海經濟發展的橋頭堡……北京市東南五環外,通州臺湖鎮,環渤海高端企業總部基地正在向著具有全球影響力合環境友好型高端商務新城蓄勢進發。
2013年,《環渤海高端總部基地“網格化”配網規劃》成果納入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為這一區域愿景的實現注入強勁動力。而這次成果的發布也讓首都配電網規劃真正走在了前邊。
為何要規劃配網,配網如何規劃,規劃后的配網如何落地?2013年,國網北京電力在“三集五大”體系建設之際開啟了一場配網規劃革命,以“網格化”配網規劃建立坐標軸,讓答案一目了然。
橫坐標:“內憂外患”規劃配網勢在必行
“2012年,北京城市戶均停電時間是57分鐘,而這一數據在巴黎僅為15分鐘,東京為9分鐘。”在2012年7月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年中工作務虛會上,馬林峰毫不避諱地揭露了北京配電網存在的差距。
一石激起千層浪。0.0009%的差距讓參會的各部門負責人各抒己見,探討起差距的原因。10千伏配網規劃主要依據上級電網的安排,配網隨用戶需求建設,與城市規劃銜接不緊密,部分規劃內容負荷預測精細度有待提高、儲備項目不系統、規劃指導性不強等問題,慢慢浮出水面。
此外,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發展快速,配網的功能和形態以及首都建設“世界城市”等需求都在發生變化。新老問題交織都需要配網規劃的變革與突破。
“新加坡配網呈花瓣型結構,紐約曼哈頓配網采用米字型結構,巴黎、東京為‘手拉手’環網結構,電網之間有著很好的聯絡支撐作用。”馬林峰指著北京電網分布圖說,北京配電網絡呈放射性布局,配網整體互倒互帶能力仍需提高。
這次會議結束后,國網北京電力迅速探討解決路徑。在逐項對比分析后,2013年“網格化”配網建設理念漸漸成型。
縱坐標:“自下而上”細分格子精確預測
“網格化”配網,顧名思義,就是依據地區控制性規劃,將不同用地性質和開發深度的地塊進行歸類,劃分為若干個小格子,然后對每個格子進行負荷預測,有針對性地編制配網規劃。
要實現這樣的規劃,就要打破以往“自上而下”的規劃,轉變為“自下而上”,按照先10千伏再110千伏的工作方式,以用電需求為導向,以實測負荷為模型,開展差異化負荷預測、網架規劃。
大的方向明確后,2013年3月,一場極為復雜的網格劃分和負荷預測工作隨即展開。馬林峰說,“分類的顆粒度必須精細,比如工業用地可細分為電子設備制造、汽車制造、食品加工、制藥、紡織等多種工業性質,負荷特性有明顯差異。”
國網北京電力按照建設用地中居住、工業、商業等單一功能最小化原則劃分網格,依據控規,將北京市建設用地劃分為14類共4.4萬個網格。同時,參考負荷密度、行政級別、功能定位等因素劃分網格,將北京市劃分566個小區,并分別定義為A+、A、B、C、D五類供電區域。
準確的負荷預測是配電網規劃的基礎和前提。“以往做負荷預測是靠經驗數據,經過多年的發展,電網負荷數據和負荷水平都有變化。比如銀行、數據中心類用戶實測負荷密度分別達到原負荷指標的200%和180%。”國網北京市電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婁奇鶴解釋說。
國網北京電力將用電客戶群細分為44類,選取3262個典型樣本,收集每個樣本2008至2012年每小時電量數據作為測算基礎,在此基礎上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