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盡管英特爾重新發力移動市場已有數年時間,但進展看不甚理想。除了諸如功耗、基帶芯片、SoC整合能力落后基于ARM架構芯片廠商等技術原因之外,其在移動生態圈和產業鏈的認可度及知名度不如基于ARM架構芯片廠商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基于此,從英特爾的角度看,其入股展訊無非是想解決上述其在移動市場立足的阻礙。但事實真的會如此嗎?
先看技術層面,與ARM只是授權給第三方指令集或基本架構不同,英特爾目前是芯片產業中惟一從芯片研發、架構設計到制造一條龍的企業。這之中,英特爾在各個環節上都看堪稱一流(否則怎么可能在傳統PC市場擊敗了惟一的對手AMD)。當然我們只是指在其最為擅長的X86架構領域。隨著而來的疑問是,除了英特爾之外,在X86芯片的設計(針對入股展訊后,將類似ARM向展訊開放其架構,允許其根據需求自行設計)這個環節,誰的能力可以超過英特爾呢?我們的意思是說,英特爾憑借自己的設計能力,均不能滿足移動市場的需求,展訊就可以嗎?也許有人會稱,展訊在移動芯片設計(包括整合)上肯定要強于英特爾,否則不可能在智能手機芯片市場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盡管市場份額與高通、聯發科相比還很小。但不要忘記,展訊所謂的這些競爭力或者核心優勢是完全建立在ARM架構及生態系統之上的。而英特爾已經從PC市場的成功到移動市場不利的強烈反差,證明了這兩種架構和生態系統之間能力的不可傳遞性。基于此,我們認為,即便英特爾入股展訊,向其開放X86架構,展訊做出的結果至少不會強于英特爾自己目前在移動芯片市場的努力,甚至還不如英特爾自身。所謂術業有專攻就是這個道理,難道英特爾認為展訊在X86架構上的能力比自己強嗎?
再看品牌的知名度及影響力。如果英特爾最后果真入股展訊,出售的芯片自然是以展訊的品牌和名義,這頗有點“掛羊頭賣狗肉”的策略。但羊頭就是羊頭,狗肉就是狗肉,就像前面分析的,如果展訊基于X86架構設計的芯片還不如英特爾自己來設計的話,合作伙伴及市場終會發現這背后的秘密,最壞的結果是英特爾非但沒有借助展訊的品牌將讓自己的芯片在移動市場立足,反而會對展訊的品牌造成負面影響。說到這里,從展訊的角度衡量,接受英特爾的入股將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不知展訊如何來權衡?
退一萬步說,即便展訊愿意冒技術、市場及品牌的風險且真的成功了,但就目前展訊在移動市場的表現看,其市場份額(例如基帶芯片)與高通和聯發科的差距甚大。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高通、聯發科與展訊在手機基帶芯片市場中占有份額分別為66%、15%與5%,看到這個比例業內不覺得眼熟嗎?這簡直是目前智能手機生態系統谷歌Android、蘋果iOS和微軟Windows Phone的翻版。
業內知道,雖然微軟自己號稱自己是業內第三大移動生態系統,但誰都清楚,這個市場占比,除了讓微軟可以自我安慰一下,并沒有實質性的市場和商業價值。當然,我們在此并非有貶低展訊在移動芯片市場能力的意思,只是在與高通和聯發科如此大差距和市場占比絕對小的情況下,如何平衡其基于ARM和X86架構的出貨比例?即便是全部采用X86架構(假設其在X86架構的設計上相當成功,至少超過了自己之前的ARM架構),比對微軟,除了涮存在感之外,其對于英特爾的商業價值又在哪里呢?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英特爾入股展訊不會給英特爾在移動芯片市場帶來其所期望的技術及市場效應,而展訊也會因此加大自身在移動芯片市場策略選擇和由此引發的變化的巨大風險。英特爾三思,展訊三思!